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已司空見慣,馬鈴薯博物館還是頭一次聽說。小小馬鈴薯數千年的世界史被和盤托出,一個個散落各國的馬鈴薯故事被逐一打開,原來不起眼的“土豆蛋子”竟然如此有文化。
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
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于2016年5月開工建設,于2019年初完成建設投入運營并免費對外開放,總投資達3000萬元。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是一座匯集了馬鈴薯起源、歷史、發展、文化以及馬鈴薯在中國乃至烏蘭察布市發展現狀的專業化博物館。博物館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館內分上下兩層,由五個展區、一個觀光走廊組成,是一個集博物展覽、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工業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文化場所。
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江蘇網上科普展示館(www.jskp.cn)上線試運行。江蘇網上科普展示館作為國內規模領先的虛擬全尺寸建模展示的網絡科普展示館,從立項、論證、規劃到建設完成共計64天,展覽面積同比實體展示館達到9000㎡。
地質博物館是指以地球發展、地貌演化、巖石礦物等為主題的博物館,8月14日上午,歷經10年建設,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正式建成并免費向公眾開放。
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與展示的重要載體,其設計不僅需要展現歷史的厚重感,還需通過空間、視覺和體驗的多維度融合,讓觀眾在有限的空間內感受到無限的文化魅力。長城博物館作為一個典型案例,完美詮釋了博物館設計的“三部曲”:策劃、設計與實施。本文將以長城博物館為例,深入探討如何通過這三個步驟,打造一個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文化展示空間。
想要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就要走進城市的博物館,這里藏著這個城市的秘密,各種收藏品、文物都留有歲月的痕跡,他們讓我們能夠知道,這個城市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在這個炎炎暑期,我縣博物館的開館讓市民多了一個既可消暑納涼又能了解家鄉故事的好去處。
近日從榆林科技館了解到,該館將新增“生態安全展廳”,預計于4月份正式開放。生態安全展廳面積965平米,設置展品33件,以“‘綠色’與生命同在”為展覽主題,圍繞傳承與守護兩條主線,從生態與安全兩個層面并行出發,下設“生態建設”與 “平安生活”兩個主題展區。
佛蘭德斯物流研究所(VIL)是比利時佛蘭德大區的一個非營利組織,成立于2003年。該機構的使命是支持和增強佛蘭德斯地區物流行業的競爭力。VIL致力于推動物流創新、研究和發展,以幫助提高該地區的物流業務效率和可持續性。它通過合作項目、研究和知識共享來實現這一目標,促進了佛蘭德斯地區的物流行業的發展。
每年的1月10日,這是警察不平凡的一天,中國人民警察節,這是對警察職業的激勵和認可,2022年1月10日作為第二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新昌縣公安局“詩路鋒警”黨建綜合館在上午10點半開館儀式,標志著全省首個以“三能”為主題黨建綜合館正式開館。
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亦莊分會場“設計遇見人工智能”主題活動于9月26日——9月30日舉辦開放日活動,展示經開區人工智能領域產品,內容以人工智能為發展方向,展廳陳列以歷史-現狀-未來的邏輯為線索,從AI的簡史到AI大數據,三類機器人及智能醫療、工業、家居等全面展現了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數字化體驗展廳不僅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展示方式,還能夠讓觀眾獲得更加深刻、真實的觀展體驗。9月18日,在祁陽市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碑林數字化體驗展廳里,游客通過點按觸摸等方式,不僅可以了解碑文的位置以及釋義,還可以掃描二維碼將碑文的內容保存至相冊,傳播分享或設為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