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泰州市博物館加快智慧化升級改造,以公眾服務需求為核心,用多維展示互動形式,實現公眾與博物館藏品的高度交互,為社會公眾提供無處不在的文博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市民線上參與、線下“打卡”。
泰州市博物館虛擬展廳
今年11月份,“數字泰博虛擬展廳”正式上線,市民可以通過網頁搜索泰州市博物館官方網站或泰州市博物館官方微信平臺,點擊虛擬展廳,在線上近距離領略文物風采。目前,泰州市博物館新上線了2個虛擬展廳,涵蓋了泰州市博物館一樓泰州歷史文化基本陳列、二樓泰州地區明代墓葬出土服飾專題展覽。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4月23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云上科普沉浸式交互體驗展在杭州圖書館開幕。該展覽以探索自然韻律為主題,旨在通過全新的方式,為讀者帶來全方位的科普體驗。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不僅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思想革命,更是近代中國繼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啟蒙之后的又一次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這一運動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的社會面貌,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在門類眾多的博物館中,自然博物館承擔著引導觀眾走近自然、了解自然、親近自然的獨特功能。新疆自然博物館擬定于7月20日(周二)至7月22日(周四)閉館,集中對展廳標本進行維護和保養。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價值觀念在一定社會的文化中是起中軸作用的,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 民政文化是一種行業文化,是民政思想意識、價值理念、政策法規、民政行為的集中體現,民政文化展廳是展示當地民政文化風采的重要窗口,對民政文化知識普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孕育了中華文明,是我們的母親河,針對黃河,近日,德州黃河河務局籌建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展廳”在9月17日在齊河正式揭牌,該局的展廳也成為齊河新的文化地標。像以“黃河”主題這種類型的文化展廳,對于普及黃河流域的文化知識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人不能忘本,要追溯其源頭,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
5G的到來會形成真正的海量數據,萬物互聯。在這一輪科技創新浪潮中,目前上海北外灘虹口區力爭今年底實現全區5G網絡全覆蓋。鑒于目前5G還在探索期,4G網絡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也在不斷完善4G基礎設施建設,將弱覆蓋地區信號進一步增強。
羅湖美術館是羅湖區重要的公共文化機構,前身為“羅湖創意文化廣場”,建成于2007年,2017年2月,美術館正式作為政府公益性場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場館分為展館和戶外廣場兩部分,占地面積8698㎡,建筑面積3848㎡。現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展覽廳6個,學術報告廳1個。主要開展各類展覽、公共教育、藝術收藏和學術研究等活動。常設品牌活動有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深圳國際攝影周、“雙城墨韻”書法聯展、“美的熏陶”系列公教活動等。
8月4日,繁峙縣人民檢察院舉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展廳揭牌儀式。展廳以象征希望與活力的淡藍色、穩重與警示的淺灰色為主基調,分為“兩法護航 未愛前行”“雛鷹折翼 深刻警醒”“繁檢有愛 鯤鵬護航”三大展區,以寓教于樂的形式,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活潑有趣的法治微動畫,為參觀者帶來一場別樣的法治教育之旅。
從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了解到,根據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博物館恢復開放指導意見,經上級部門同意,該館部分展廳恢復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