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讓多媒體在展廳的應用擴大了多樣性,疫情的到來,讓很多企業開始走線上展廳的模式,數字展廳的出現,無論是博物館還是體驗館,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體驗更多,學習更多,2022年初,建設銀行積極響應人民銀行金融宣教基地建設工作要求,堅持科技賦能,搭建基于“VR、3D及智能AI技術”的數字化線上宣教展廳,“總行展廳+分行特色館”相結合,打造“標準化+特色化”宣教內容庫,構建“集中化+陣地化”宣教矩陣,面向大眾客戶、一老一小、殘障人士、少數民族、大學生等重點客群開展特色宣教,豐富建設銀行金融宣教工作內涵。
多彩消保3D數字化展廳
展廳分為“智慧課堂、小劇場、互動展廳、專題化活動、虛擬體驗館、專家講座”等六個功能區,分別展示“多彩消保智慧課堂”精品課程,“消保從娃娃抓起、消保青年說、智者說”系列宣教作品,“消保老年課堂”及“小小銀行家、大學生金融課堂”等宣教內容。設置“智能打卡”環節,引導客戶主動逛展學習。數據看板實時展示每日/每周瀏覽數據、熱門展廳、熱門路線等可視化數據,方便客戶自主選擇。
以“技術流”的專業精神,打造“多彩消保3D數字化展廳”。應用裸眼3D技術,給客戶“身臨其境”逛展體驗。運用虛擬現實(VR)技術,實現在展廳自由行走。基于AI 技術,實現“班克講消保”融合互動問答。通過“人+數字化”宣教模式,實現金融知識宣教融入業務,服務百姓民生。
圖文來源:中國建設銀行,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為弘揚與傳承醫院優秀文化,發揚醫院優良傳統,建設院史館是醫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醫院回顧歷史、傳承文化的重要平臺,近日,仁濟醫院院史館“云”展廳上線試運行。
7月1日,由中國青年報社與共青團河南省委共同推出的“紅旗渠精神”云展廳上線,在“Web3D引擎+AI智能交互”技術支持下,數字講解員青雨首次亮相,全程帶你解鎖“數字沙盤”等元宇宙新技術,直觀感受老一輩建設者“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體驗震撼人心的現代傳奇。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2月16日,伊寧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建成,即將于近期開放,填補了伊寧縣非遺保護設施的空白,成為非遺項目的“數據庫”和展示伊寧縣文化形象與文化底蘊的窗口。
“雙擁”工作是“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工作的簡稱,昨日下午,長寧區舉行“慶祝建軍95周年——雙擁工作微展廳·區退役軍人之家”落成儀式。“雙擁工作微展廳·區退役軍人之家”,該展廳主要包括領導關懷、烈士名錄、老物件墻、雙擁墻、十大英模、發展足跡等內容。在長寧記憶展示柜前,展放著各個街鎮老兵們珍藏的老物件。肩章、勛章、紀念章、功勞簿......這些記錄并見證著歷史的老物件,背后都藏著一段段難忘的經歷或故事。
據了解,正在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舉行的“萬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備受武漢市民關注。該展覽于7月開始對外開放預約參觀,每天“一號難求”。7月26日,武漢市江夏區核酸檢測發現4例無癥狀感染者。7月27日,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發布公告稱:根據近期疫情防控形勢,按照學校統一要求,萬林藝術博物館(含三樓咖啡廳)自7月27日起暫停開放。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發展成就,智慧展廳作為展示城市文化歷史和發展成就的重要展示平臺,助力城市建設發展。?近日,中建七局西南公司首個大型智慧展廳在重慶科學谷項目建成投用,展廳風格以現代智能、互動展示為主。該展廳的投用將極大提高項目施工管理效率,進一步助力重慶高新區城市建設。據悉,該項目目前已申報重慶市三級智慧工地。
“扁鵲故里,養生三寶”說的是長清茶、小米、中藥材。長清小米看孝里,孝里小米則主要集中在十八里谷道。長清孝里不僅有品質優良、屢獲金獎的小米,有風景秀麗的十八里谷道農旅精品旅游線路,今年還落成了全省首家以谷子為主題的文化展示中心。
1月26日,“泛海凌波——9世紀以廣府為中心的貿易陶瓷專題展”在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陳列樓臨展廳開幕,共展出200余件(套)文物,其中包括“黑石號”出水文物68件(套)、銅官窯文物47件(套)、廣州地區出土或館藏文物86件(套)。
在歷史的長河中,博物館猶如璀璨的明珠,承載著人類文明的記憶。而博物館展廳的設計,則是打開這扇記憶之門的鑰匙,引領我們走進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歷史與文化世界。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分享幾個令人驚艷的博物館展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