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沉浸式媒體技術-后疫情劃時代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的加速發展》指出,COVID-19加快了沉浸式技術的采用,特別是在教育和培訓、虛擬活動以及藝術和娛樂領域。
Imeve開發了采用VR技術的Avatour遠程呈現平臺
世界經濟論壇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全球未來理事會由沉浸式技術和沉浸式媒體領域的跨學科思想領袖組成,該理事會評估了COVID-19對沉浸式媒體的影響。結果顯示,疫情使沉浸式技術的采用速度加快了數年,對各個行業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此外,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COVID-19也加速了客戶互動的數字化,例如,博物館等曾經不愿采用某些技術的行業、組織和機構突然被迫重新構想數字世界的體驗,以在全球停擺中生存下來。
本白皮書重點介紹了一些加快采用沉浸式技術的行業和部門。它概述了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教育和醫療培訓、虛擬活動以及藝術和娛樂領域如何加強對該技術的使用。
在教育領域,這些工具能夠通過數字媒體建立個人聯系,填補了課堂教學和有效性的巨大差距。外科醫生采用在線VR/ AR技術,讓學生和同事可以觀察和協助復雜的手術場景。此外,在過去兩年中,許多沉浸式科技教育活動的用戶參與度也有所增加。
除了在教育方面帶來顯著好處外,沉浸式技術還有助于在許多人感到孤立的時候建立一種人際分享、聚集和社交的感覺。除了視頻會議工具的激增,擴展現實平臺還增加了一個新的、創造性的維度,使視頻通話無法實現的空間共享成為現實。
沉浸式技術也正在滲透到藝術和娛樂領域。由于在封鎖期間,體育賽事的觀賽人數大幅減少,體育產業不得不考慮應用沉浸式技術,使球迷能夠通過虛擬方式觀看比賽。該行業使用的新興技術之一是體積視頻。這項技術使球迷可以以上帝視角觀賽,提供前所未有的極致體驗。
此外,隨著這些沉浸式技術的進步,本白皮還強調了安全和隱私的重要性。全球未來理事會提醒人們應認識到這種技術可能產生的消極后果,同時鼓勵開發這些令人興奮的新技術。過去的兩年有助于提高這些技術的早期采用,并證明它們可以支持更好地連接每個人。
隨著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至三級,中國科技館自7月23日起有序恢復開放,目前僅開放主展廳。同時,科技館還將在暑期推出“云享科學”系列活動,將科普內容移至云端。
廈港海洋文化展示廳位于廈港街道沙坡尾,于6月16日起恢復開放,參觀需網上預約。該展示廳不僅有疍民生活用品、生產用具等老物件,還擺放著廈門第一艘觀賞性王船。恢復開放的展示廳,每小時入場人數上限為30人。開放時間為9:00-12:00;14:00-18:00,逢周一閉館。
寶雞,位于八百里秦川最西端,這塊被周秦文化浸潤的土地,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之鄉,非物質文化遺產燦若星辰。如今,這些歷史遺產在寶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上演著生命的律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可以保存、傳承、傳播好當地的豐富的非遺資源,并積極轉化為文化創意、文化旅游、特產銷售等多方面優勢。9月14日,記者從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在甘肅蘭州正式開館,現場還正式推出了云集省內精品非遺保護項目的“如意甘肅·樂享非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這顆鑲嵌在云南省南部邊疆的璀璨明珠,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游客的目光。為了更生動地展現西雙版納的歷史風貌,我們精心設計了“祖國的南疆瑰寶——西雙版納歷史展廳”,旨在通過豐富的文物展示、生動的場景還原和詳實的文獻記載,帶領游客穿越時空,領略西雙版納的悠悠千載。
據外媒報道,現如今藝術家們可以使用各種復雜的工具來進行藝術創作,但在36,000年前還沒有先進的iPad或平板電腦。史前人類利用洞穴進行藝術活動,而法國肖維巖洞(Chauvet Cave)恰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史前藝術遺址之一。由于它也不對公眾開放,所以人們不不可能自己進入。
序廳設計:以主題墻為森林標識為主要元素,標識似一棵完整的樹,樹干部分是中國版圖的形狀,詮釋了“中國森林博物館”的館名;標識又似茂密的森林,寓意中國將被森林覆蓋并根深枝茂,體現了中國加強森林生態建設,積極應對自然惡化及建設和諧社會所作出的努力與貢獻,彰顯中國維護全球生態平衡的信心與決心,序廳的入口的以樹切口為入口進入到樹干內部就呈現沉浸式的時光隧道。
打造不閉館的全面從嚴治黨主題展館,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數字展館正式上線,即日起,觀眾登錄武漢革命博物館官網,足不出戶就能感受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走過的偉大足跡。
市民在辦稅繳費的同時,不僅可以了解中國稅收相關政策,還可針對有爭議的稅費政策申請現場調解。5月25日,由渝北區稅務局打造的稅收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在該局第一稅務所三龍辦稅服務廳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