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中國—東盟首飾藝術展數字展廳正式上線。此次展覽以“山水相鏈”為主題,旨在為中國和東盟各國文化創意產業搭建交流平臺,增進相互友誼,推動互利合作。本次展覽構成視覺形態上的對話,深化中國與東盟國家在藝術與設計領域的交流,促進雙方民心相通,助力構建亞洲文化語境下面向未來的藝術與設計的新格局。
中國—東盟首飾藝術展數字展廳
本次展覽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展出來自中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的36位藝術家的125件/套首飾藝術作品,旨在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表達對中國—東盟友好關系的美好祝愿。展出作品體現了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的有機結合,展示了中國和東盟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各國在藝術和設計領域的成就。
文章來源: 《中國報道》,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歷史文化展示館是這樣一所回望歷史的場所,能夠促進參觀者體驗到歷史的文化魅力,感受到歷史的進步和對未來的憧憬,給予參觀者歸屬感和認同感。為更好保留煙臺歷史的文脈基因,傳承所城特色民俗文化,2022年1月11日,奇山所歷史文化展示館應運而生。
如今,數字化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關鍵詞之一,從香港2020巴塞爾展快速轉型為線上展廳開始,各大藝術機構也開始探索有效策略。 因為疫情各大美術館都不能參觀,所以數字技術自然成為解決困境的方案。銅陵市美術館數字展廳2021年11月下旬通過驗收和試運行調試,并于12月1日起面向公眾開放使用。
說到昆明,人們第一反應是四季如春,而四季如春進而聯想到鮮花,對于昆明來說,鮮花不僅僅是主要特色產品之一,也是其產業之一,而鮮花與展廳的相結合,也能打造不一樣的銷售渠道,近日,晉寧區人民政府聯合同德昆明廣場設置“我愛昆明·花香晉寧”晉寧花卉綠色通道,助力晉寧花卉企業找到多樣化銷售及展示渠道。
垃圾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具有社會、經濟、生態等幾方面的效益。日前,湖州市南太湖新區首個垃圾分類展廳在鳳凰二村落成,附近的居民們有了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的新去處。
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亦莊分會場“設計遇見人工智能”主題活動于9月26日——9月30日舉辦開放日活動,展示經開區人工智能領域產品,內容以人工智能為發展方向,展廳陳列以歷史-現狀-未來的邏輯為線索,從AI的簡史到AI大數據,三類機器人及智能醫療、工業、家居等全面展現了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展開幕式12月8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舉辦,同時拉開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系列活動的序幕。這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首次舉辦以歷代班禪及宮廷佛教藝術為主題的專題展覽。
寶雞,位于八百里秦川最西端,這塊被周秦文化浸潤的土地,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之鄉,非物質文化遺產燦若星辰。如今,這些歷史遺產在寶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上演著生命的律動。
本報訊(記者 朱立奇) 主題為“讓藝術充滿生活,與城市共襄盛典”的寧波市城市展覽館跨年活動前晚舉行。當晚7時,跨年活動在城展館一樓多功能廳正式開始,大樂團演奏、甬劇表演、越劇聯唱、彈唱表演、古箏合奏、鋼琴獨奏、扇子舞等十多個節目先后登場,贏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
從浙江省博物館獲悉,浙江省博物館將于3月26日(本周四)起逐步恢復對外開放,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