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昌平區首家村級“家風家訓館”正式開館
家風家訓,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家風家訓館作為傳承家風家訓的載體,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3月20日,十三陵鎮萬娘墳村“家風家訓館”正式開館,這也是昌平區首家村級“家風家訓館”。
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2022年十三陵鎮在全鎮40個村(居)開展了村級紅色家譜編撰活動,大力挖掘鎮域內紅色家風故事與先進典型事跡。2023年,十三陵鎮策劃推出了“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主題活動,分享家風家訓、講述紅色故事,讓文明家風更加深入人心。在同年年底,十三陵鎮還以萬娘墳村為試點,通過入戶走訪、實地調研、廣泛收集、重點記錄等方式,推動首家村級“家風家訓館”建成落地,讓優良家風扎根基層,引領文明鄉村新風尚。
走進館中,暖黃的色調營造出溫馨的氛圍。館內展覽圍繞《家之規》《家之志》《家之暖》《家之夢》等四個篇章徐徐展開。室內墻壁上展陳著村內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家規選登以及鄰里鄉親互助互愛的暖心事,其中既有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奮勇爭先的模范典型,也有扎根基層的優秀代表、和睦友鄰的榜樣人物,充分展現出村內親仁善鄰、自強不息、愛國愛家的良好風尚。館內還展出了萬娘墳村編撰的家譜,充分展示了村中優良的家規、家訓,并為村內評選出的文明家庭制作了照片,讓參觀人群能夠一睹文明家庭的風采。
接下來,十三陵鎮將持續推動村級“家風家訓館”建設,通過聆聽家風故事、學習先進事跡、推廣文明家庭等方式,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踐行者,積極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建設好家庭,共同繪就家風晴朗、民風淳樸的美麗畫卷。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提升社會化科普工作能力,中國科協啟動了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
2021年5月25日至6月7日昆明市博物館瓷器扇面展廳將進行數字化采集工作,出于安全考慮,特閉館14天,給您帶來參觀不便,敬請諒解!
地方特色的旅游業近幾年都比較熱門,比如長沙的“茶顏悅色”,很多人都會因為一杯心心念念的奶茶,會想去長沙旅游,比如重慶熱門的“ 輕軌”,很想人都想體驗5D城市的感覺,每一個地方都有地方特色,怎么讓特色帶動當地的發展,怎么讓人一下子就知道了解當地特色,除了去當地特色旅游本身之外,其實建設展廳是一個不錯的名片,有的地方建設的展廳甚至會起到示范作用,當地特色展廳設計里面的主要展示內容是當地特色,讓更多的外來游客了解當地的習俗,結合旅游攻略一起展示,提高旅游用戶體驗的同時,還能推廣宣傳當地特色,日前,江西省雙溪鄉櫻花村于2019年7月開始建設的磐安櫻花文化展示廳即將完工,工程進入布展完善階段。雙溪鄉宣統委員陳正華介紹說,櫻花文化展示廳是圍繞‘櫻花小鎮’這條主線來建設的,充分體現了櫻花的內涵和文化,給游客提供一個多維度了解櫻花的活動場所。
4月23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云上科普沉浸式交互體驗展在杭州圖書館開幕。該展覽以探索自然韻律為主題,旨在通過全新的方式,為讀者帶來全方位的科普體驗。
意識展示廳是指一種用于展示人類意識的場所,通常用于科學、文化和藝術展覽等領域,不同的意識展廳有著不同的意義,5月1日,湘西州首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示廳揭牌儀式在龍山縣茨巖塘鎮舉行。
隨著vr技術的流行,vr在各個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多,VR博物館就是VR虛擬展廳的一種應用。近日如皋市博物館VR數字展廳制作完成,實現了縣級博物館服務從實體空間向虛擬空間的延伸。新技術提供了VR視覺暢游博物館的新模式,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觀展體驗和視覺享受。
11月2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和意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主辦,山東省科學技術廳、濟南市人民政府、中意技術轉移中心承辦的第十屆中意創新合作周濟南分會場開幕式舉行。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600余位中意代表共商合作,深化兩國科技創新交流。
【關于甲午戰爭陳列館開放的公告】甲午戰爭陳列館現已施工維修結束,將于2021年4月18日起開放。
文創產品是博物館文化展示和教育活動的延伸,是博物館在文化傳播手段上的創新;是豐富參觀者學習體驗的重要手段,是博物館貼近社會、滿足民眾精神文化需要、擴大社會影響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博物館創造自身經濟效益、增強經營活力、促進提高社會效益實現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征程,博物館行業理應勇于探索、主動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