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3日),在沉靜悠揚的樂曲聲中,北京市萬安公墓“禮贊生命品文化弘揚精神展家風”清明主題活動拉開帷幕。當日,位于公墓北側的“萬安文化館”也正式啟用,館內設展覽《向死而生慎終追遠——北京市萬安公墓歷史文化展》,并正式向社會公眾開放。展覽設置三大篇章,立足百年萬安歷史文化全貌,全方位展現萬安公墓創建改組、經營發展和改革創新的歷史進程,多層次挖掘名人墓園文化資源,宣揚先進事跡,講述生命故事,通過發揮墓園文化教育傳承功能,打造文化萬安,造福社會大眾。
本次展覽充分利用舊有建筑部分房間及走廊空間進行布展,展廳總面積達1361平方米,其中室內面積43.2平方米,室外走廊外墻面積519.8平方米,內墻面積798平方米。展線全場達122延米。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其中的展陳方式十分豐富,上展圖片資料總計380張,上展實物達168件。除了傳統的圖文、實物、顯示屏展示之外,展廳內還設置了觸摸互動屏、立體雕刻、沙盤、三維建模展品,以及聆聽體驗區,極大豐富了展覽的形式,提升了觀眾參與感。
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云和中學校史館",整個展覽空間設計了清晰的雙向“回字形”流線,兼具靈活性和連貫性,讓觀眾可以自由選擇路線,體驗在不同的展區之間緊湊的銜接過渡。
新時代的人,要牢記歷史,當代美好生活,是老一輩人用盡心血換回來的,長征是中國革命的壯麗史詩,當年,紅軍跨越千山萬水,也在河南南陽留下了戰斗足跡。河南南陽桐柏縣支持新集鄉磨溝村投資近百萬元高標準建成了紅軍長征轉戰南陽展覽館,與其他紅色資源連點成線,努力把磨溝村打造成“紅色鄉村”,推動當地“紅色經濟”發展。
3月12日,在杭州全額援建的阿克蘇市雙擁展廳揭牌。該展廳作為首批杭阿退役軍人系統對口援建項目之一,展示了阿克蘇市雙擁工作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就,生動體現了阿克蘇市不同歷史時期涌現出的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及現役、退役軍人風采,有力承載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雙擁精神的重要使命。
當今,科技館在科學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科技館科學課與學校科學課是相輔相成的。科技館琳瑯滿目的展品,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探究自己學習的機會。
8月29日,“記者之家”大學堂蘭考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暨青年骨干新聞工作者學習穆青、增強“四力”培訓班開班式在蘭考焦裕祿干部學院舉行。
今天上午,位于煙臺市芝罘區第一國際5樓的平安居家養老展廳正式啟幕。
在新時代背景下,科普教育已成為提高國民科學素質、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進一步推動科普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政府積極開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以表彰在科普教育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那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認定申請條件的單位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月12日,淥口博物館正式開館,該館是楊得志故居文旅綜合開發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淥口區第一座博物館。
依托數字技術的浪潮,揭開光與色彩的奧秘,創造形態的無限趣味,拓寬聲音的表現力,激發智能藝術的無限能。它宛如一座橋梁,緊密聯結藝術的傳播、表達與創作,引領我們步入新的藝術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