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洛陽,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的古都之中,現代軸線最南端的制高點上,巍然矗立著一座樓閣型建筑,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龍門西山的懷抱中。這就是中國牡丹博物館,國內首個牡丹專題博物館,一個集牡丹文化收藏、牡丹產業研究、牡丹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殿堂,一個讓牡丹之美跨越時空、璀璨綻放的地方。
建筑之美唐風古韻,現代融合牡丹博物館的建筑風格獨樹一幟,摒棄了傳統博物館的方正呆板,采用了中央殿堂、四隅重樓的唐風建筑章法。琉璃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硬朗通透,與橫平豎直的古書印篆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幅牡丹盛開的畫卷。整個建筑氣勢恢宏,仿佛一座穿越時空的宮殿,將游客帶入了那個繁花似錦的大唐盛世。
序廳光影交錯,牡丹之魂步入序廳,一股濃厚的牡丹文化氛圍撲面而來。整個空間以牡丹的精神內核為主題,通過光影交錯、色彩變換等現代科技手段,將牡丹的雍容華貴與剛正不阿展現得淋漓盡致。琉璃磚上,牡丹圖案栩栩如生,仿佛每一片花瓣都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光影交錯間,牡丹色彩變幻莫測,時而嬌艷欲滴,時而淡雅清新,讓人不禁沉醉其中,流連忘返。在這里,牡丹不僅僅是一種花卉,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一種精神的寄托。
牡丹文化廳穿越時空的牡丹之旅穿過序廳,便來到了牡丹文化廳。這里仿佛是一個穿越時空的轉換,將游客帶入了牡丹文化的歷史長河。 ? 牡丹品格:在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牡丹作為國花的由來,以及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義。牡丹以其高雅的姿態和堅韌的品質,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通過圖文版、實物展示和多媒體互動,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牡丹的品格魅力。
1、牡丹詩文:歷代文人墨客對牡丹情有獨鐘,留下了無數贊美牡丹的佳作。在這里,游客可以欣賞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詩人的牡丹詩篇,感受他們對牡丹的深情厚誼。同時,通過多媒體展示和互動體驗,游客可以聆聽這些詩篇的朗誦,領略到古詩文的韻律之美。
2、牡丹譜記:牡丹的栽培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唐代就有了關于牡丹的記載。這里展示了歷代牡丹譜記的珍貴資料,包括古籍善本、手稿、圖譜等,讓游客了解牡丹的栽培歷史、品種分類和地域分布。同時,通過數字化手段,游客可以瀏覽這些譜記的電子版,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3、牡丹藝術:牡丹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藝術家們筆下的寵兒。在這里,游客可以欣賞到國畫、油畫、雕塑等多種形式的牡丹藝術作品,感受牡丹在藝術領域的獨特魅力。同時,通過互動體驗區,游客可以親手繪制牡丹畫或制作牡丹雕塑,體驗藝術創作的樂趣。
4、牡丹民俗:牡丹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深深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里展示了牡丹在民俗中的應用,如牡丹花會、牡丹燈會等傳統節日活動,以及牡丹圖案在服飾、家居等生活用品中的廣泛應用。通過實物展示和場景還原,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牡丹在民俗中的獨特地位。
5、牡丹花會:每年的牡丹花會都是洛陽的一大盛事,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賞。在這里,游客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和互動體驗,了解牡丹花會的歷史沿革、活動內容和盛況空前的場面。同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游客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牡丹花會的熱鬧氛圍和牡丹盛開的壯麗景象。
牡丹栽培廳,探尋牡丹的自然科學奧秘
穿過牡丹文化廳,便來到了牡丹栽培廳。這里仿佛是一個自然的課堂,讓游客深入了解牡丹的自然科學屬性。
1、牡丹栽培:牡丹的栽培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在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牡丹的栽培方法、生長環境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實物展示和互動體驗區,游客可以親手體驗牡丹的栽培過程,感受牡丹生長的不易和栽培者的辛勤付出。
2、牡丹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彩豐富。這里展示了各種牡丹品種的珍貴圖片和實物標本,包括紅牡丹、白牡丹、粉牡丹、黃牡丹等,讓游客領略到牡丹的千姿百態和絢麗多彩。同時,通過數字化手段,游客可以瀏覽這些品種的詳細信息,了解它們的生長習性和觀賞價值。
3、牡丹應用:牡丹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這里展示了牡丹在食品、醫藥、美容等領域的應用成果,如牡丹花茶、牡丹精油、牡丹護膚品等。通過實物展示和互動體驗區,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牡丹的實用價值,感受牡丹文化的多元化魅力。
4、牡丹傳播:牡丹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早已傳播到世界各地。在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牡丹的傳播歷程和在國際上的影響。通過多媒體展示和互動體驗區,游客可以瀏覽世界各地牡丹文化的相關資料和圖片,感受牡丹文化的全球魅力。
傳承創新,璀璨綻放中國牡丹博物館不僅是一個展示牡丹文化的平臺,更是一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未來,博物館將繼續秉承“傳承創新、璀璨綻放”的理念,不斷豐富和完善展示內容和服務功能,提升游客的參觀體驗和文化素養。同時,博物館還將加強與國內外文化機構的交流合作,推動牡丹文化的國際傳播和交流,讓牡丹之美跨越時空、璀璨綻放于世界各地。
5月17日,西安音樂學院舉行陜西歷史博物館“音樂文化展廳”揭牌儀式。高校博物館是大學學術和文化積淀的標志,是凝聚大學精神和涵養校園文化的搖籃,是體現高校獨有人文價值的寶庫。2017年,在省市文物局的關心以及陜西歷史博物館等相關文博單位的支持之下,西安音樂學院與陜西歷史博物館共建創立了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它開辟了館校共建的先河,填補了我省音樂類博物館的空白,成為館校合作的典范。
作為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深圳科技館新館以“數字文明·創新未來”為主題,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這座占地12.8萬平方米的巨型建筑,不僅是全球首座以數字文明為核心定位的科技館,更以突破性的建筑設計、沉浸式互動體驗和前沿科技展示,憑借24個主題展區、950項互動展項及六大特效影院,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地標。
廉政文化建設,是我們做好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先決條件,是開展廉潔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廉政文化建設只有抓住重點,以點帶面,再賦予鮮活的內容,才能發揮好廉政文化建設的作用,基層廉政文化建設是反腐倡廉建設的基礎部分,也是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方面。
校史館以陳列學校發展歷史、展示學校辦學過程和不同時代學校面貌的場館,7月8日,遵義師范學院校史館開館,這是該校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重要組成部分
無錫博物院革命史陳列廳為無錫博物院展區組成部分之一,地處太湖廣場南側。
博物館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娛樂等功能通過互聯網表現出來,可以擴大博物館的收藏和展示空間,在互聯網上向博物館呈現真實物理博物館的立體方式,從而將博物館帶入一個公眾可以參與互動的新時代,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從而達到科普的目的。近日,滄州博物館打造了“革命烽火 紅耀滄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滄州革命史展”網上展廳!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積淀,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承載著千百年來深耕厚植的智慧與文化蘊含玉融盛境的浩瀚與輝煌。作為福清城市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形象展示的一張重要名片,福清市僑鄉博物館的陳列布展工作已結束,將于9月1日預開館。
從河北省氣象局獲悉,9月6日,河北省氣象網絡數字科普館上線。河北省氣象網絡數字科普館依托各類數字氣象科普資源,采用3D虛擬場館模型建設,并通過數字化處理,融入有特色的市、縣級實體氣象科普場館,把線下氣象科普場館內容以更加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公眾眼前,實現“線上和線下”“虛擬和現實”良性互動,更好滿足公眾參觀學習的需求。
文化展廳有助于宣傳展示,展廳起到宣傳展示的功能,尤其是市文化展廳對于青少年宣傳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昨日,為響應全國科技周活動,充分展示市場監管科技創新成就,大力營造科技創新氛圍,8月23日-29日,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將開展為期一周的科技周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為“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