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被冠以江城之名的城市里,李白以一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便將江城之名坐實于武漢。武漢起步于清朝開埠后,漢口碼頭的興起,城市因江而生,因水而興。它是中國近代工業發源地,內陸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沿江開發城市,因其優越地理條件和獨特經濟地位而蜚聲中外。
在這樣一座因水而興的城市里修建一座臨江文化展廳,其肩負的城市公共屬性絕非單一功能所能承載。它必定會將歷史、文化和新的城市精神融入在一起,激發片區居民對臨江空間的高度參與,也為武昌灣的城市復興吹響啟航的號角。
1、場地的“前世今生”
項目位于武漢中心城區,武昌古城西南角,長江與鸚鵡洲長江大橋交口處。場地具有極佳的江景界面,同時這里也匯集了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場地北眺便是享有“天下絕境”盛譽的黃鶴樓。
城市鳥瞰
基地舊址為武昌造船廠?!拔浯笔冀ㄓ?934年6月6日,這里不僅是我國內地最大的造船綜合企業,也是幾代武昌人成長的地方,沉淀了厚重的工業歷史記憶。
武昌造船廠舊照
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武昌造船廠的外遷造就了武昌灣城市片區復興的契機。2019年武漢城建集團和瑞安房地產聯手啟動了對武昌灣片區整體城市更新的計劃,并提出了“打造世界級長江水岸,構筑國際化都市社區”的規劃愿景。
2、與場地的對話
在早期實地勘察時,建筑師發現地塊擁有極佳的觀江視野,江對岸高低起伏的建筑群勾勒出城市的天際線,地塊左右兩側連接兩岸的武漢長江大橋和鸚鵡洲長江大橋近在咫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一眼望去城市繁華盡收眼底。
基地航拍
兩座大橋的行人和行駛的車輛都能清晰地看到基地,未來建筑勢必將以“地標”的形式出現在這里。
而作為曾經船廠標志性的吊塔,小白宮等歷史構建物在這次拆遷的過程中被作為歷史記憶點完好無損地保留了下來,它們的存在也時刻提醒著世人這里有過輝煌的歷史。
由于廠區的搬遷,目前的武昌灣臨江帶出現了與城市有機串聯的真空區。建筑師試圖以建筑為載體來營造一個公共空間來吸引市民的參與,從而消除掉臨江帶目前消極的空間狀態。
城市空間分析
通過對城市空間的分析梳理,建筑師嘗試將建筑體量按放射狀布置,與場地歷史構筑物一一對應,形成一種對話關系。再將不同大小、不同方位的建筑體量規劃出不同屬性的功能空間。通過細細雕琢,最后形成多個體量相連且獨立的建筑形體,整體建筑形態宛如爭先出塢的船舸。
3、追溯與重塑
遠眺展廳,整個建筑形態宛如趨勢待發的未來艦艇,等待著啟航的鳴笛聲。
城市鳥瞰日景
近觀展廳,大小不一的體量關系和高低起伏的形體變化豐富了建筑的輪廓,參觀者可通過不同的建筑體量分辨出不同的功能空間。
整體鳥瞰
俯瞰展廳,連續的陽極氧化復合鋁板幕墻從頂到底將建筑包裹的嚴嚴實實,使建筑宛如一座充滿張力的城市雕塑。
鳥瞰
不同于大多數項目大張旗鼓的門臉標識,武船展廳的主入口顯得非常低調內斂。通過林蔭車道緩緩進入到場地內部,讓人的心情從喧鬧的城市中慢慢平靜下來。
城市鳥瞰黃昏
進入展廳前的景觀場地為市民和訪客提供了豐富的互動場所,也形成了城市與展廳之間的緩沖帶。
景觀細部
出挑的檐口采用親人的木覆板,與冷峻的陽極氧化鋁板不同,木覆板讓建筑在近人尺度更加親切。兩種質感對比強烈的材質相互碰撞,相得益彰,讓充滿未來科技感的建筑也增添了一縷溫暖的感覺。
主入口
穿過景觀步道后,展廳便緩緩映入眼簾,充滿張力的船舸猶如星際戰艦一般矗立場地上。建筑船艦的造型不僅在形體上和武昌造船廠的工業歷史形象相呼應,也預示著未來武昌灣蓄勢待發的成長。
入口細部
極具雕塑感的入口造型結合著頂部不銹鋼波紋鋁板,讓空間變得豐富有趣。入口的玻璃體就像一塊幕布,將周邊環境毫無保留地投映上去,營造出水天一色的空間意境,提供了人與環境對話的可能性。
軸測圖
建筑內部錯動的空間關系,成為了訪客活動的載體。不同尺度的建筑空間賦予了不同的功能屬性,人們可以在這里找到各自所喜好的社交活動。
一層水吧
一層以文昌書局為載體,導入鵝社品牌的人文藝術,為這里開啟了一座人文精神潮場;人們可以在這里閱讀交流,還可以臨坐于窗邊細品咖啡。甚至可以在特定的時間里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沙龍。
二層室內
二層城市展廳的主面正對著鸚鵡洲長江大橋,這時的窗外風景便成為了一副展開的城市畫卷,為世人展示了武昌灣的雄心壯志,城市未來發展的藍圖也在這里徐徐展開;這正是在設計之初,建筑師將城市展廳放置于二層時所埋下的伏筆。
甲板
三層宴會廳的室外平臺是整個建筑最佳的觀江點,也是整個項目的高潮點,人們站在甲板無不驚嘆這盛世美景。在甲板上人們可以遠眺整個漢陽區的城市天際線,伴隨著夕陽西下,被染紅了天的晚霞照映著的建筑讓人感受到一絲愜意和浪漫。這時憑欄遠眺,可感受到“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長江時空美景。
4、“船舸”鍛造
被譽為鋁板界“勞斯萊斯”的陽極氧化鋁板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其表面具有較強的抗刮性,同時較高的金屬質感可以進一步提升建筑的品質感。
為了確?!按础庇懈鼜姷牡袼芨泻屯暾裕ㄖ煵捎昧舜蟪叽绲年枠O氧化膜復合鋁板來進行拼接,并通過密拼無膠化的方式來達到高度平整的效果,同時嚴格控制鋁板間的縫寬,避免在立面上出現寬窄不一的縫隙。
鋁板彎折處建筑師并沒有采用常規多板拼接打膠的方式,而是采用整板工廠預制彎折的方法,確保形體收邊的位置更加立體,同時也避免了在彎折收口時出現不平整的交接問題。
展廳的艦舸造型已經模糊了第五立面的概念,屋面也是立面的一部分。為了保證建筑完整的包裹感,橫在建筑邊緣的排水溝也采用了隱蔽的做法。通過同材質的穿孔鋁板扣蓋將深色的排水溝隱藏起來,強化了形體效果的同時也解決了排水的問題。
頂部細部
檐口底部建筑師沒有采用常見的仿木紋鋁板,而是采用效果更佳,耐候性更好的木覆板。常見的仿木紋鋁板多以滾涂或是轉印的方式制作,但這兩者最后呈現效果和耐候性,都不能達到建筑師心中最理想的狀態。而木覆板則是采用了真實的木皮飾面。在保證了木板真實紋理的同時,飾面板也有更強的耐候性,從而保證了項目建成后的呈現效果。
經過多輪對比,最終選擇親人感更強的櫻桃木紋理的木覆板作為屋檐的最終材料。
為了強化主入口的體量感和視覺沖擊力,建筑師采用了多面斜向玻璃,來組成鉆石般的型體關系,試圖通過一個干凈通透的玻璃體量凸顯整個入口空間。
常規的豎挺玻璃幕墻會形成明顯的十字分隔,這種方式對主入口整潔的形體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建筑師采用了抓點玻璃幕墻的做法,來確保入口玻璃面能達到干凈整潔的效果,同時玻璃之間采用透明膠進行連接,這樣能更進一步減少構件對呈現效果的影響,讓入口形體更加晶瑩通透。
5、精神的載體
建筑不僅僅是造型的問題,而是成為城市文化的載體。建筑師不僅僅是設計某種形式,而是創造社會性的公共空間。
文化展廳承載著豐富多彩的市民活動。白天,人們可以在這里閱讀,交友,舉辦讀書會,鑒賞名家藝術;夜晚,人們可以在這里仰望天空,觀星賞月,或是靜心聆聽現場響起優美旋律的交響樂;閑暇之余人們漫步于江邊,遠遠看著這座承載著武船精神的“百舸”若隱若現于整個城市的繁華之中,它的矗立標志著武船輝煌的歷史不曾被遺忘。
武漢長江天地文化展廳的出現,彌合了武昌船廠外遷后臨江綠化帶與城市的裂痕。文化展廳的建成也意味著整個片區的城市更新已悄然而至,它必定會見證這段奇跡的發生,武昌灣也必定向著世界級長江水岸的目標啟航。
5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主題為“建設節水型城市,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更好宣傳節水護水理念,讓市民更直觀地了解水知識,展示濰坊節水工作取得的成果,教育引導更多人參與到城市節水中來,市城市管理局精心打造了“濰坊節水VR虛擬展館”(網址:https://720yun.com/t/20vkbqfy7ib),并于5月15日正式上線運行,以“云場景”的形式展示豐富多彩的“水世界”。
依托數字技術的浪潮,揭開光與色彩的奧秘,創造形態的無限趣味,拓寬聲音的表現力,激發智能藝術的無限能。它宛如一座橋梁,緊密聯結藝術的傳播、表達與創作,引領我們步入新的藝術天地!
紅色精神作為我國先進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的、所象征的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為凸現紅色精神,通過對黨建·稅務文化展廳設計和制作,在有限空間里讓干部職工找到作為稅務人的榮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黨建·稅務文化展廳承載著實實在在的功能。
村史館的建設既可以融入村莊的鄉情記憶,見證村莊的發展歷程,也可以成為留住鄉愁、凝聚人心、傳承文明的重要窗口,這里傳承了幾代人的記憶,能夠喚起每個人心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六郎莊村史館自2018年5月成立“六郎莊村史館籌建組委員會”,2019年10月23日正式開工建設,歷經了多次實地考察學習、場館選址、項目上報、資金籌措等環節,在海淀區民防局、海淀鎮及萬柳集團的支持推動下,6月28日,六郎莊村隆重舉行了村史館開館儀式。
坐落于承德市獅子溝橋交通節點的東北角,以其宏偉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游客的目光。這座博物館占地面積達5408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25163平方米,由地上與地下兩部分組成,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113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則達到了13808平方米。建筑高度為8.15米,整體設計既體現了現代建筑的簡約大氣,又融入了傳統建筑的韻味,使得承德博物館成為承德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vr全景展廳在一定程度上以獨特的科技視角,讓觀眾身臨其境,在互動中加深對展覽內容的理解,感受科技的魅力,在逼真的視覺盛宴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位于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其始建于明代嘉靖時期,迄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是明清時期皇家祭祀歷代帝王及功臣名將的廟宇,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莞市石碣鎮著力打造我市首個反邪教警示教育VR展廳,廣大市民只需要通過手機,即可參觀教育基地,接受反邪教警示教育,認清邪教的反動本質和嚴重危害,提高了反邪教危機意識和防范意識,增強抵制邪教的信心和決心。
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國內各地根據當地疫情情況陸續恢復開放博物館,近日,備受矚目的漳州市博物館新館8月19日面向社會免費開放部分展廳。
為全面展示學校科技雙創資源、雙創成果和雙創成效,打造科技雙創綜合資源和集中展示平臺,向主流媒體介紹最新成果,作為學校重要發布前沿技術的平臺,長春工業大學積極協調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展廳建設。近日,為喜迎70周年校慶,更好地展現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成果,長春工業大學上線了“慶祝建校70周年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展”創新創業教育成果線上數字展館,運用數字化、3D建模、VR全景等數字展館技術,打造數字化立體的展廳模塊,多方面集中體現雙創教育的展示成果,讓觀展者足不出戶沉浸式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