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德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正式開館并向社會免費開放。展館展出了民間文學、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民俗、傳統醫藥、傳統手工技藝等眾多德宏經典非遺項目,多樣的非遺互動體驗,讓市民和游客連聲稱贊、流連忘返。
德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位于芒市金孔雀大道德宏州文化館三樓,展館面積906平方米,是以展示、傳播為主要功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展示館。展館設計根植于傳統非遺文化,不僅是對非遺文化的簡單展示,而是采用多種現代展陳方式和手段,多方位、多視角陳列展出了德宏州的非遺文化。
該展館是州文化館打造德宏州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平臺,也是對外展示我州非遺保護利用和傳承成果的重要載體。作為全州非遺保護的工作者,州文化館將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為非遺作品注入新鮮血液,將文化和旅游相結合,并進行大力宣傳,讓全州人民及外地游客了解我州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守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民族文化瑰寶。
展館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德宏州國家級非遺項目展示區,德宏州五種世居少數民族服飾展示區,云南省級項目、國家級傳承人走廊展示區。除非遺項目主展區外,二樓還設有文創產品展示區。開展當天,文創產品展示區進行了傳承人活態展示,傣族織錦、景頗族織錦、阿昌族戶撒刀、阿昌族銀器、傣族銀器、葫蘆絲、傣族果雕、傣族制陶技藝輪番進行展示,現場觀看、購買的群眾絡繹不絕,拉近了群眾與非遺文化的距離,喚起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
圖文來源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網上成果展或稱為網上成果展廳,線上成果館,線上展廳,一般是通過網絡手段,全要素呈現,重點突出展示當地某項政策下所取得的成就成果及社會經驗,從貴州省生態移民局獲悉,貴州“兩個移民”工作網上成果館建設完成。成果館收集了大量工作資料,全面總結和展示了貴州“兩個移民”工作中的主要經驗做法,為匯聚推進“兩個移民”與“四化”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力量,形成高質量推進生態移民工作的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12月3日,記者從濟南市博物館了解到,因展廳內部休整,濟南市博物館將于12月10日(周二)至12月16日(周一)閉館,12月17日(周二)恢復正常開放,前來觀展的市民游客可避開此段時間。
為進一步深化社區黨建特色品牌建設,為黨組織、黨員群眾提供一個設施更完備、氛圍更濃郁、凝聚力更強的綜合學習服務平臺,在肇慶市委組織部和四會市委組織部的關心與指導下,貞山街道多方調研學習,精心謀劃布局,在貞山社區打造了一個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的服務平臺——黨建展示廳,于近日落成啟用。
廉潔廉政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至今。5月10日上午,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永康芝英鎮澹泉公祠的廉風傳承館正式開館。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孕育了中華文明,是我們的母親河,針對黃河,近日,德州黃河河務局籌建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展廳”在9月17日在齊河正式揭牌,該局的展廳也成為齊河新的文化地標。像以“黃河”主題這種類型的文化展廳,對于普及黃河流域的文化知識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人不能忘本,要追溯其源頭,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2月18日發布。
在長江的滋養下,湖北這片沃土孕育了璀璨的楚文化。走進湖北省博物館,如同翻開了一部厚重的歷史畫卷,而“楚國八百年”文化陳列無疑是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篇章。展覽通過精心策劃與布置,將楚國的歷史、文化、藝術以及楚人的精神特質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仿佛引領我們穿越千年時光,親歷那個曾經的輝煌時代。序廳虎座鳥架鼓的震撼踏入“楚國八百年”展廳的,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巨大的浮雕墻,上面雕刻著虎座鳥架鼓這一最具特色的楚國文物。虎座鳥架鼓,以其獨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成為了楚文化的標志性符號。鼓身置于虎座之上,兩只展翅欲飛的鳳凰作為支架,整體造型既威武又靈動,仿佛在訴說著楚人勇敢、智慧的品質。這一浮雕不僅為整個展覽奠定了濃厚的楚風楚韻基調,也預示著我們將要踏上一場探索楚文化奧秘的旅程。
黨建展廳是展廳設計中最具有特色的分支之一,近年來,黨建展廳在政策、資金和技術的多重支持下,全國各大學都加快了建設步伐。為進一步凝練人工智能教育學部黨建特色成果,加強示范引領,推進學部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建設,12月20日,“百年奮斗路 起航新征程”——人工智能教育學部智慧黨建展廳(黨員活動室)、民主黨派之家啟用儀式在華中師范大學南湖綜合樓11樓舉行。
9月27日,中國石油物探展覽館開館揭牌儀式在河北省涿州市東方物探科技園舉行。中國石油物探展覽館共分序廳、歷史之聲、全球化之路、科技之光、企業之魂和展望廳6個部分,擷取不同歷史時期中國石油物探的重大事件,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中國石油物探的發展歷程和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