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久遠,內涵豐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識。蘊含著民間文化特有的思維方式和想象力,承載著特有的文化魅力。位于市文化館內的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就是重要的非遺展示場所。近期經過調整布展,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重新亮相,增添新展品,增加新互動,耳目一新,煥發新機。
展板呈現內容豐富
展廳木質邊框展板
“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幾個大字,融合了雕版印刷和木雕的非遺技藝,顯得格外古樸大方。展廳四周墻壁,木質的邊框展板,勾勒出一項項非遺的傳奇神韻。
19項國家級“非遺”,比如揚劇、清曲、揚州彈詞等,也都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呈現。而省級非遺、市級非遺,則是用表格進行陳列,讓人一目了然。
文化長廊一點就知
文化長廊
除了展板的內容,還有實物的展示,呈現揚州非遺之美。檀木制成的古箏,稍一彈撥,就有清澈如水的樂聲流淌而出;絨花制成的孔雀、小鳥,栩栩如生,仿佛只需一聲叫喚,就能破殼而出;刺繡而成的蝦圖,神態鮮活,如同正在小溪中戲水;金銀細工的駿馬,馬鬃飄揚,馬蹄騰飛,氣勢恢宏,撲面而來。
高科技的運用,更是讓展廳的呈現有著現代感。文化長廊是一條流動的電子屏幕,上面不斷滾動著“雕版印刷”“廣陵古琴”“揚劇”等非遺項目,如感興趣,輕輕觸碰,就會出現項目介紹、專輯、相關資訊等,比如點開“雕版印刷”的專輯,就是一部長達10分鐘的紀錄片,從歷史淵源到工序流程,都有鮮活可見的呈現。而在這條文化長廊中,不僅有揚州的非遺項目,還有外地的,比如越劇、藏戲、端午節等,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司法行政展廳也屬于展廳的一種,具有傳播政府政策、宣傳法律法規、展示黨政或民風建設、搭建溝通和監督平臺的作用,近日,湖南司法行政展廳開館。
重慶福彩文化展示廳位于重慶福彩大廈一樓,占地面積約170平方米,以“福耀巴渝·彩濟民生”為主題,設有發展歷程區、公益成就區、互動體驗區、未來展望區四大主題區,升級后的文化展廳打破了傳統的靜態展陳模式,運用全息投影、智慧屏等多媒體交互形式,將福彩文化和現代科技緊密結合,為觀展者打造出“數字+”的福彩文化體驗新場景,讓觀展者可以更加真實可感地“走近”重慶福彩。
還在為因為路途遙遠,無法出門去科普館,或者因為對生物充滿了興趣,想進一步了解各類設備,但是苦于各種原因,無法出門去參觀,隨著科技的發展,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廣州科普游之線上 “科普云游”已經上線,通過關注“科普廣州”公眾號,點擊“科普云游”,就可以通過手機,VR在線瀏覽已上線的廣州各類型的科普單位,學知識,在線新體驗。
坐落于承德市獅子溝橋交通節點的東北角,以其宏偉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游客的目光。這座博物館占地面積達5408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25163平方米,由地上與地下兩部分組成,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113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則達到了13808平方米。建筑高度為8.15米,整體設計既體現了現代建筑的簡約大氣,又融入了傳統建筑的韻味,使得承德博物館成為承德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中國電科智能科技園展廳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金府路30號中國電科智能科技園內,展廳采取“1+5”全狀態展示體系,即1個主展廳、5個分展廳,總建筑面積 8000多平方米,展示面積2865平方米。
面對新的疫情形勢,為有效控制和降低新冠疫情傳播風險,同時盡量滿足廣大觀眾的文化需求,云南省博物館將于即日起調整部分開放措施。詳情敬告如下:
1月26日,“泛海凌波——9世紀以廣府為中心的貿易陶瓷專題展”在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陳列樓臨展廳開幕,共展出200余件(套)文物,其中包括“黑石號”出水文物68件(套)、銅官窯文物47件(套)、廣州地區出土或館藏文物86件(套)。
因疫情處于閉館中的重慶科技館,線上也能逛!11月20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科技館獲悉,通過重慶科技館官方網站的“720°全景”,或者微信公眾號“云游重科館”欄目,市民在線上同樣可以“云逛展”,科技館還推出了一系列線上趣味科普活動。
通過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館,可以將革命歷史知識、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傳輸給群眾,潛移默化,行之有效。6月17日,江西師范大學舉行紅色文化教育館揭牌儀式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遷址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