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農產品展示中心和展廳的設計和建設,幫助優質農產品“走出去”、促進農產品流通、樹立企業形象、拓展招商引資渠道、宣傳優勢名牌農產品、引導企業和農民通過媒體宣傳的方式,通過展館宣傳自己、大力提升知名度、促進當地農產品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5月19日,武漢市江夏區開展慶祝第12個“中國旅游日”活動暨“江夏有禮”展廳啟動儀式。首期,30多個獨具特色的文創商品齊聚一堂。
“江夏有禮”展廳
據悉,受疫情影響,近兩年江夏區涉旅企業普遍存在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困難等問題。對此,江夏全域旅游發展中心與區供銷社共同謀劃,聯合夏金農電商平臺、區融媒體中心、區旅游商會,組織涉旅企業對接電商平臺,多措并舉幫助涉旅企業解決產品滯銷難題。通過深入企業、鄉村,挖掘與本土文化相關的一批有代表性的農副產品和文創產品,對產品的品質和包裝進一步地提煉和提檔升級,形成了“月光白”、“玉子黃”、“竹葉青”、“胭脂紅”四個系列共30多個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特色文化產品。
此次啟動儀式,“江夏有禮”展廳入駐酒店、景區。
目前,正式對公眾開放4個展廳,分別是位于江夏全域旅游中心的主廳,位于市民之家展廳和喜來登酒店展廳和萬楓酒店展廳。今年計劃開放10個展廳,5年爭取達到百個展廳,進街道辦事處、進民宿、進景區。
據了解,該活動旨在將特色鮮明的江夏文創品牌推向市場,以文促創、以創彰文,為文創產品和農副產品提供更高的銷售平臺;同時讓市民了解江夏文創特色、體驗江夏特色產品,助力文農旅產業的振興,助推文化名區建設。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科普體驗廳作為面向公眾進行科普宣傳教育的主要平臺之一,在整合科普資源、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知識應用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目前,我區已建成10家社區科普體驗廳,每家社區科普體驗廳的主題各不相同,向居民們傳遞多樣的科普知識,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近日,由花都區委宣傳部打造的“花都革命舊(遺)址云展廳”正式上線。據悉,云展廳著眼于挖掘和傳播花都紅色文化,通過信息化、科技化手段,融合全景展示、圖文展示、語音講解、視頻介紹等多種呈現形式,將花都區26處革命舊(遺)址和花都城市展廳生動展現在網絡“云端”,不斷拓展紅色資源保護傳承的新路徑。
一張張公交老照片,一輛輛不同年代的公交車模型,還有北京市公共汽車票和月票等老物件……近日,步入北京公交23路車廂,目光瞬間被吸引住了,車廂里充滿時代印記的物品勾起了乘客對于過往的回憶。經過“升級”,23路化身一個“移動展廳”,也成為北京首條在公交車廂內展示公交文創的線路。
9月1日,南岸區鄉村振興消費幫扶周·農特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暨南岸—石柱消費幫扶協同發展聯動中心掛牌儀式,在南岸區廣福大道舉行。該中心將主要開展鄉村振興消費幫扶、農產品采購銷售、農產品電商直播、數字認養及訂單農業以及農產品品牌宣傳等服務。
醬酒視界·醉美貴州文化品牌展示中心作為貴州酒類流通環節創新消費模式、提升消費品質、培育消費市場、拓展流通渠道的重要載體和承接新業態、提供新服務的新平臺。
隨著多媒體制作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消防安全展廳交互體驗設計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科技服務消防安全,始終保持電子技術的先進性,日前,蘇州市首家智慧消防展廳落戶巴城中創軟件園,通過實物、圖畫、體驗等方式,助力全民提升消防技能和消防意識。該展廳還設置了消防知識科普區,細分為火災知識科普、VR體驗、滅火體驗區、搶答區、測評區等板塊,寓教于樂,充滿趣味性和互動性。
智慧宣教展廳是利用數字技術,結合現代展覽陳列手段及展項設計,通過展示、互動、體驗等形式,將科學知識、自然與文化信息呈現給觀眾,使觀眾能夠在互動體驗中獲得知識。近期,為充分展示呼倫貝爾市紅花爾基地區獨特的濕地資源景觀,展現該地區地域生態文化,紅花爾基伊敏河國家濕地公園正式啟動智慧宣教展廳建設工作。
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位于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第周苑A座,圍繞微生物基因編輯技術、資源轉化微生物技術、微生物綠色制造技術三個研究方向進行整體布局,已建設成為國際領先的微生物技術研究平臺和科技交流合作基地。近年來,實驗室堅持以科學家精神為引領,通過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以文化人,培根鑄魂,持續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實驗室積極服務公眾,通過公眾開放日、科普講座等形式,持續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可。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展廳、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對外開放,旨在打造展示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新窗口,宣傳微生物科研創新成果的新陣地,開展科學家精神教育、微生物知識科普教育和研學實踐活動的新平臺。
日前,安為科技首個產學研基地“智慧消防體驗展廳”在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正式落地,這標志著雙方在安全數字化、智慧消防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并進一步推進“產教研”相結合,促進高科技企業與高等院校協同創新與合作,促進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標準更緊密對接,共同推動安全數字化行業的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