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科普展廳開館
海洋不僅是見證大自然力量的地方,更是了解人類自身力量的最佳場所。海洋環境科普展廳通過一系列的展示,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大家在學習環??破罩R的同時,也提高了環保意識。7月6日,廣西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科普展廳開館儀式在位于北海市的廣西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舉行。
廣西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科普展廳建成開館
該展廳的建成開館,彌補了廣西海洋生態環境科普的空白,是廣西展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成果、普及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污染防治科技知識的重要場所,也是向公眾普及海洋生態環境科技知識、宣傳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提高生態與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陣地。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網站,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村史館的建設既可以融入村莊的鄉情記憶,見證村莊的發展歷程,也可以成為留住鄉愁、凝聚人心、傳承文明的重要窗口,這里傳承了幾代人的記憶,能夠喚起每個人心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六郎莊村史館自2018年5月成立“六郎莊村史館籌建組委員會”,2019年10月23日正式開工建設,歷經了多次實地考察學習、場館選址、項目上報、資金籌措等環節,在海淀區民防局、海淀鎮及萬柳集團的支持推動下,6月28日,六郎莊村隆重舉行了村史館開館儀式。
當量子糾纏穿透時空維度,當腦機接口直連神經元突觸,當數字孿生重構物質法則——全球頂尖科技館正以硬核科技為畫筆,以想象力為顏料,在虛實交融的次元壁上鑿刻著人類文明的《未來啟示錄》。這場科技與人文的盛宴,不僅是認知邊界的爆破現場,更是Z世代探索星辰大海的星際船票。
科普展廳是一種宣傳教育平臺,旨在向大眾普及各類科學知識和科學文化素養,建設科普展廳不僅能夠提高公眾的科學文化素養,還能夠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推動社會進步。5月13日,全新的中國散裂中子源科普展廳在第六屆公眾科學日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展廳位于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綜合辦公樓二樓,面積約為885平方米,是一個集展示、科普、互動等功能于一體大科學裝置展示平臺。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沉浸式媒體技術-后疫情劃時代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的加速發展》指出,COVID-19加快了沉浸式技術的采用,特別是在教育和培訓、虛擬活動以及藝術和娛樂領域。
在陜西省韓城市西莊鎮梁帶村,有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它承載著兩周之際古芮國的輝煌與滄桑。這里,就是韓城市芮國遺址博物館的所在地,一個將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的文化殿堂。自2018年2月14日成立以來,這座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便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游客和學者前來探尋芮國的秘密。
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視野更寬闊,線上展廳給疫情當前的區域的人,提供了足不出戶就可以隨時隨地觀展的希望,為了方便廣大市民了解檔案館藏,蘇州市檔案館的虛擬展廳不斷上新,精彩紛呈。目前,吳門珍檔、長三角紅色檔案珍品展等4個虛擬展廳已上線,市民可隨時上線參觀。
7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
網上成果展或稱為網上成果展廳,線上成果館,線上展廳,一般是通過網絡手段,全要素呈現,重點突出展示當地某項政策下所取得的成就成果及社會經驗,從貴州省生態移民局獲悉,貴州“兩個移民”工作網上成果館建設完成。成果館收集了大量工作資料,全面總結和展示了貴州“兩個移民”工作中的主要經驗做法,為匯聚推進“兩個移民”與“四化”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力量,形成高質量推進生態移民工作的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濟南市稅務局在模范機關建設中突出“講政治”要求,通過推動紅色教育數字化,借助數字化形式將全國各地優質紅色教育資源進行“集中移植”,豐富AI、VR等信息技術應用,打造了“新時代智慧黨建云平臺”并成功上線,通過“互聯網+紅色教育”模式,有效倡導“稅務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理念,以“數字引擎”激活模范機關建設新方式,推進全員政治教育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