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史館落成
所謂校史即是指對學校從建立、發展以及變遷過程做真實記錄的文獻資料。而校史館作為陳列校史文獻的重要基地,無論是校園的文化建設,還是對學校歷史研究,都可以以校史館中包含的“內容”作為依據,對師生開展德育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場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史館
11月5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史館開館。校史館總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共分兩層:一層由門廳、編年體展廳、黨建專題展廳、大師專題展廳、登山專題展廳和學院風采展廳組成;二層由校友館、多媒體展廳、兩個臨時展廳、校友交流廳以及讀書休閑區組成。其中,編年體展廳包含《地學國脈孕偉業》《國運垂青建黌門》《艱苦奮斗奠基業》《櫛風沐雨續弦歌》《重振雄風展英姿》《開創大學新格局》《同心共筑地大夢》等6大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回顧展示七十年辦學發展史。
校史館是學校生動鮮活的文化殿堂和地大人的精神家園,是賡續學校血脈、傳承地大精神的教育基地。
作為一座建在高速公路服務區中的紅色文化展廳,“紅路展廳”位于古田服務區B區,依托紅色古田深挖紅色文化資源,于2018年9月建成并對外開放。2022年,古田服務區開展提升改造,在完善好星級式服務、公園式環境的基礎上,引進“閩菜館”“福建特色小吃”“VR體驗館”等業態檔口入駐,使司乘人員沉浸式感受古田服務區濃郁的“煙火氣”;同時,新建“海絲高速黨群服務中心”和“軍人驛站”,積極推進鄉村、生態、文化等多元化服務,促進地方社會發展。
金隅集團黨委整合所屬企業文化資源,探索數字賦能集團品牌建設新模式,推出“金隅集團云展廳”,從更多維度、更深層次展現金隅,讓社會各界認識、了解并熟悉金隅,鼓勵大家一起探尋金隅68年改革發展過程中的成功密碼和文化基因,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金隅“云端”之旅。
12月30日,“鼓動八桂 聲震九州——廣西古代銅鼓文化數字化陳列”在廣西博物館與觀眾見面。這是國內外首個銅鼓專題的數字化展廳,通過先進的數字技術全面復原展示廣西古代銅鼓文化的整體面貌,跨平臺多層次、多角度展示廣西古代銅鼓歷史文化。
在科技浪潮洶涌澎湃的時代,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浙江大學科技成果產業展示中心,作為連接高校科研與產業應用的橋梁,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實力,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綻放著璀璨光芒。它不僅是浙江大學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更是創新創業的熱土,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近日,包頭文旅集團對賽汗塔拉原蒙古大營和圣鹿園進行升級改造,打造馬主題文化展覽館。
沉浸式展廳,用沉浸式科技對企業進行展示的方式方法及策展思路方案,線上線下整合傳播的一種新型企業展館形式,更大的達到提高公司整體知名度的效果。5月11日上午,地處佛山季華路CBD中心的鳳鋁大廈正式啟用。鋁型材行業首個沉浸式展廳落戶佛山,為鳳鋁的全球化布局帶來新展望。
9月20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正式推出雙創主題展云展廳。雙創主題展云展廳部署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網絡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科創中心平臺)上,將持續更新展陳內容,打造不落幕的雙創主題云展廳。
此次地下庫房改造項目還包括了修建一條通道,這條通道連接著地下庫房和負責故宮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的故宮文物醫院。“此后,故宮地下一、二、三層庫房需要修復保護的文物,不用再上到地面,而是直接從這條通道去文物醫院。更安全、便捷、環保,修復完成,再經由通道回到地下庫房。”單霽翔院長介紹說。
1月22日,世界硒都三張名片微展廳全國百館啟動儀式在恩施市龍鳳鎮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