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硒都三張名片微展廳全國百館啟動儀式在恩施州舉行
1月22日,世界硒都三張名片微展廳全國百館啟動儀式在恩施市龍鳳鎮舉行。
世界唯一探明的獨立硒礦床、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以及全球超聚硒植物恩施堇葉碎米薺,被譽為世界硒都——恩施的三張名片。為提升公眾對硒的認識和了解,進一步推動硒產業發展,國家富硒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恩施市硒資源保護與開發中心、恩施市農業農村局、恩施德源硒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實施,今年將在全國推動建設100個世界硒都三張名片微展廳。
世界硒都三張名片微展廳全國百館的建設,旨在通過微展廳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我州的硒資源優勢,以及硒在農業、健康和生態旅游領域的應用成果,全方位介紹恩施硒資源、硒標準、硒檢測、硒科研等,讓全國各地的參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我州的硒文化,進一步推動硒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產業升級。
活動現場,還向南京、北京、十堰、西安、沈陽、開封等城市代表贈予微展廳展品。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經濟全球化,導致文化也趨同式,這一現象對當地特色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因此保護地方文化也非常重要,在地方特有文化展示館,向人們展示的是這一地區特有的民俗文化,從而對當地文化的保留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昨日,經過兩年精心打造的公益性文旅融合項目“黃河故事”——河南民俗文化展示館正式開館。
在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那蒼翠的西南麓,靜默地躺著一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銀雀山漢墓。這不僅是一片沉睡了兩千多年的古墓地,更是一處閃耀著中華古代智慧光芒的寶地。1972年4月,隨著兩座古墓的發掘,一段塵封的歷史被緩緩揭開,銀雀山一號、二號墓,如同兩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兵學研究的漫漫長路。
VR虛擬現實是最近出現比較熱門的技術,它在各個行業的應用讓用戶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提供了更真實的互動模擬體驗,而vr虛擬技術在展館中的應用越來越流行,比如順義首個VR虛擬展館“網絡鄉愁博物館”日前上線,觀眾關注“仁義和順”微信公眾號即可進入。
6月8日,在第16個“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歷下區檔案館在歷下文體檔案中心舉辦了“奮進新征程,蘭臺譜新篇”主題圖片展暨歷下區檔案館“歷下歷史文化主題展廳”啟用儀式。
玉涵堂即吳一鵬故居,俗稱閣老廳,位于閶門外廣濟路東楊安浜16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吳一鵬(1460-1542),明弘治六年(1493年)進士,累官至大學士,出為南京吏部尚書。故居現有房屋可分三路,南向,前臨小河(其西段已填塞),東近通關橋,過橋即山塘街。其正路偏東,第一、二進為樓,第四、五進是與兩廂連通的走馬樓。第三進主廳即"玉涵堂",面闊三間16米,進深六檁14米,扁作梁架,東西兩山墻貼磚細墻裙,青石鼓墩柱礎,軒敞古樸,尚屬明代遺構。除主廳外,均為清代建筑。
由于疫情的到來,很多展覽性場所不能線下參觀,進而推出線上全景瀏覽,尤其是大型的博物館、藝術館等,近來疫情期間景寧縣畬族博物館“閉館不斷網”,升級打造“畬族博物館網上展廳”,市民不用出門就能在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直接刷展。
百色市是全國扶貧攻堅重點區域和主戰場,打贏脫貧攻堅戰后,“三農”工作重心已經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百色市鄉村振興農產品展銷館,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推介、展銷各類優質特色農產品,為推動供需精準對接,構建消費幫扶長效機制,該市依托鄉村振興農產品展銷館,以現場講解、品嘗試用、視頻展示等方式,從線上、線下推介本土特色農產品。
1月12日,位于郴州市委黨校內的郴州市廉政警示教育中心開館,進一步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從嚴反腐懲惡、涵養清風正氣,深入推進清廉郴州建設。
自2020年9月17日起,煙臺廉政教育基地展廳將按照預約、限流、錯峰原則,有序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