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從業教育展廳是一種教育場所,旨在教育和引導人們廉潔從業。這種展廳通常采用各種技術和手段,例如多媒體展示、互動體驗、展覽展示等,向參觀者展示廉潔從業的重要性和實踐方法。5月12日,山東港口年輕干部廉潔從業教育展廳揭牌啟用。
山東港口年輕干部廉潔從業教育展廳
展廳由“牢記囑托”“警鐘銘心”“不負韶華”“山港答卷”四個部分組成,是集黨性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家風教育于一體的全新陣地。
山東港口年輕干部廉潔從業教育展廳,這是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舉措,是從嚴從實抓好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深入推進“清廉山港”廉潔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步驟,為加快建設“雙一流”企業、打造世界級港口群提供堅強保障。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展示與傳播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0月9日,從大連市自然資源局獲悉,目前,中國黃海(渤海)候鳥棲息地(二期)正在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為營造全民參與申遺的濃厚氛圍,向公眾展示大連的魅力,彰顯城市風貌,大連候鳥棲息地展覽館已經建成。
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西南大學檔案館副館長鄭勁松在剛剛建成的校史英雄烈士專題展廳,給該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黨員學生上了一場特別的黨課。
12月3日,記者從濟南市博物館了解到,因展廳內部休整,濟南市博物館將于12月10日(周二)至12月16日(周一)閉館,12月17日(周二)恢復正常開放,前來觀展的市民游客可避開此段時間。
7月8日,全國極地海洋研學教育基地·淘學企鵝館啟幕盛典,在哈爾濱極地公園舉行,標志著全國第一家極地海洋研學教育基地花落哈爾濱。
疫情讓很多展會延期停辦,疫情的長期存在,又不能全面開放,所以就得考慮疫情下,如何進行線上展示,線上展廳是線下展會的補充形式,有了更好的體驗效果,成為了線下模式和線上模式之間的過渡。10月26日,中國(安徽)科交會線上展廳正式啟動上線,展廳通過構建3D沉浸式數字空間,給觀眾帶來多重交互形式的創新成果參觀體驗。記者獲悉,該線上展廳將全年對外開放,持續發布最新科技成果,助力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會”。
VR技術的出現,讓很多企業把展廳搬到線上,讓更多無法出門或者想通過網絡了解知名企業的用戶,只需通過網絡就可以觀看企業展廳,近日,騰訊作為“云上”文博會參展企業之一,騰訊通過VR和3D建模技術,首次將騰訊濱海大廈展廳及公共開放區域都搬到云端。據了解,這也是自2017年濱海大廈揭幕以來,展廳首次以線上的方式接待訪客。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完善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總體思路,為創新開展養老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居家養老是大部分老年人的選擇,11月3日,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品牌“平安管家”入駐沈陽,東北首個居家養老展廳同步在沈落成并投入使用,位于皇姑區平安財富中心5樓的居家養老展廳看到,展廳分為活力年華、精彩暮年、品質養老、尊嚴晚年四個主題區域,展廳以沉浸式體驗,向參觀者呈現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
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大博物館在線營造“云看展”“云直播”等“云游覽模式”,盤活數字資源并深度加工,在線營造“云看展”這一游覽博物館的新模式,通過網絡將展覽、講座等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產品呈現給觀眾。近日 ,全國首家以殯葬為主題的公益類數字博物館——廣州殯葬博物館在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正式開館上線、面向公眾開放。據悉,該館虛擬展覽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共分為8個展廳,全面回顧和展示了從漢代以來的各個朝代和時期的廣府喪葬文化,旨在科普廣府地區殯葬文化知識,開展生命文化教育,服務殯葬改革。
隨著物聯網、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將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運用到日常。1月6日,上海博物館與科大訊飛、阿科瑟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三家前沿科技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邁上“智慧場館”建設的快車道。澎湃新聞獲悉,上海博物館此前根據自身特點提出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兩方面場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方案被確認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個試點應用場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