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持之以恒推動鄉鎮綜合文化站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四方面13項主要任務。
《方案》明確,在鄉村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的鄉鎮發展鄉村旅游,拓展鄉村研學、文化體驗等新業態,依托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鄉村文化旅游服務中心,提供鄉村旅游、鄉土文化展覽展示、宣傳推介等服務,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鄉村文化和旅游品牌。
此外,《方案》提出要依托鄉鎮綜合文化站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搜集、整理和保護,鼓勵在鄉鎮綜合文化站設立傳承所、展示廳、傳承體驗所(點)、代表性傳承人工作室等,開展非遺展示、體驗教學等服務,鼓勵鄉鎮綜合文化站參與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方案》還提出,圍繞傳統節日,組織開展特色民俗活動,常態化開展“四季村晚”活動,打造富有地域特色、融合農文旅體的鄉村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活動品牌。實施公共文化新空間行動計劃,打造“小而美”的鄉村公共文化新空間。組織實施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文化產業特派員支持項目,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文化帶頭人優先納入專項培養支持。開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培育一批扎根鄉村的文化志愿服務團隊。
《方案》聚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更大力量。
海洋不僅是見證大自然力量的地方,更是了解人類自身力量的最佳場所。
本館展陳設計以內容文本為核心,力求通過陳列布展手法的貼切主題,為博物館打造一件獨特的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空間文物”, 優勝于同級地區博物館,且成為省、國家的典范。以“修水”之“水”為元素貫穿展覽始終。提煉"山、文.物”的地域特色標志,運用于空間形式。格調體現溫和儒雅的修水性格,以大氣、簡潔、純凈體現修水風度。整個展覽以情(地域文化)、景(修水風貌)、物(文物場景)完美結合,彰顯決泱大縣悠久文脈。
寶雞市科技館據了解,寶雞市科技館這次延時開放是配合全市“歡樂寶雞”活動,從7月22日至9月底,市科技館開放時間調整為上午9點至12點,下午14點30分至20點,開放時間延長2個半小時,下午參觀人數由過去的200人調整為350人。延時開放期間,寶雞市科技館繼續實行預約參觀,市民可關注“寶雞市科技館”微信公眾號進行參觀預約。另外,65歲以上的市民和醫護人員均可免預約參觀。
地球奧秘展廳擬以巖石、礦物、古生物化石標本為主,輔以模型、景箱、多媒體、景觀圖片、數字影視等輔助展品,重點展示地球的圈層結構、地殼運動、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以及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物質和能量循環等內容。主要取材大眾感興趣且易接受的地學基礎知識,適當引入當今科學“上天入地”所取得的新成果、新認識,讓人認識地球,了解地球,從而更好地保護地球。
9月20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正式推出雙創主題展云展廳。雙創主題展云展廳部署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網絡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科創中心平臺)上,將持續更新展陳內容,打造不落幕的雙創主題云展廳。
勞模展覽廳和工運展覽室是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勞模主題公園內的“雙子星座”,也是當地具有濃厚“工”字特色的城市文化陣地。
近日,位于定海區干石覽鎮的我市首個凈零碳實踐展廳對外開放,展廳集中展示了定海區凈零碳鄉村建設的優秀案例,傳遞綠色低碳的理念。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2月18日發布。
校史館以陳列學校發展歷史、展示學校辦學過程和不同時代學校面貌的場館,7月8日,遵義師范學院校史館開館,這是該校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