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展示廳今起對外開放
昨天上午,位于嘉善路259號的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展示廳正式揭幕并對外開放。
為了引導市民了解慈善、參與慈善,營造“人人可慈善,行行做慈善”的社會氛圍,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際,選址徐匯區嘉善路259號,建成慈善展示廳,總面積近400平方米,打造一處集愛心善舉匯聚、慈善公益創新、慈善品牌展示、慈善文化傳播、慈善教育實踐、慈善活動舉辦等功能為一體的上海慈善新地標。
整個展示廳由“序廳”“歷程區”“專題區”“愿景區”四個部分組成。“序廳”既是出入口,也是愛的始發地,設有慈善宣傳大屏和慈善愛心接待窗口,同時也設置了數字慈善體驗區,讓觀眾通過抽取“數字慈善盲盒”的互動方式參與慈善。“歷程區”全面展現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艱難探索,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專題區”綜合呈現標桿性的慈善項目,根據內容構成劃分為專項基金、經典慈善品牌、創新慈善項目及傳播慈善文化四大板塊。“愿景區”以展望未來,砥礪前行為核心主旨,參觀者進入指定區位,點亮屏幕,回顧過往,以宏大的敘事與感人的細節為全館的展覽陳列收官。
開幕儀式現場,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三十周年紀念畫冊《至愛三十載》正式發布。
10月16日,“谷牧在新沙紀念展廳”在富陽東洲街道新沙村文化禮堂建成開放。12月16日上午,“谷牧在新沙紀念展廳”正式揭展。
昨日,記者從南頭古城博物館獲悉,因設施改造,南頭古城博物館需臨時閉館2周,從10月19日起至11月2日將暫停開放和參觀預約,11月3日恢復開館。
隨著疫情有效控制,國內很多博物館、陳列館、美術館等展覽性質的場所,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相繼恢復開放!比如大連自然博物館于今日有序開放各個展廳!信息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官網!公告如下:
項目概況修水縣非遺文化體驗館位于九江市修水縣義寧鎮周氏宗祠,總建筑面積約1000㎡。建設目的修水非遺文化體驗館項目旨在展示修水非遺背后的文化根源及贛北生活畫面,蘊含了深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及沉浸式文旅下沉市場發展環境下,項目將通過內容與形式的多重組合,以科技及藝術手段實現非遺場景打造,實現非遺項目由“無形”向 “有形”的轉變。由此豐富贛北修河地區文化服務及數字體驗,擴充當地民眾消費空間,使修水文旅復游與非遺消費鏈延展成為可能。
廣州南沙黃閣鎮一位鐘表工匠在黃閣鎮黨群服務中心鄉愁文化展廳展出了其四十多年來收藏的“古董”鐘表,喚起了人們的鄉愁記憶。
“僑批展廳”位于中山路繁華地段,由思明區僑聯、思明區中華街道、華僑(永亨)銀行廈門分行歷時5年共同打造。僑批是海外華僑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批”是指書信,是閩粵方言),2013年作為民間原生態“草根”檔案文獻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廈門是我國著名僑鄉,是福建華僑出入境的主要門戶,也因此成為福建僑批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是僑批歷史文化研究重鎮。而該展廳無疑是廈門僑批歷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較為全面的展示。
10月29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通過,建議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切實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徐匯區生態環境局依托區環境教育基地——徐匯區環境監測站——打造的生態環保教育數字化陣地“徐匯生態云展廳”近日正式上線!
不同主題文化類型的展廳具有不一樣的意義,有的展廳具有警示教育意義,有的展廳是體驗當地文化特色,宣傳民族文化的意義,警示類展廳,顧名思義可以培養人們的規則意識,使人們遵紀守法。近日,惠陽區沙田鎮全國“掃黃打非”示范點正式揭牌,這也是惠州市第二個全國“掃黃打非”示范點。
作為園區招商引資和接待外賓的重要場所,產業園展廳展示了園區區位優勢和配套設施,以及園區的發展歷史和建設成就,讓觀眾第一時間了解園區,產生良好印象近日,廣東梅州平遠縣南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展廳(簡稱“平遠南藥展廳”)開館,向公眾開放,現場進行了開館儀式。廣東是嶺南醫學的故鄉、南藥的主產地,中藥材資源多達二千六百多種,南藥文化源遠流長。如今,隨著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的推進,廣東南藥又打開了一個新的對外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