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有海洋科普展館了!記者從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獲悉,由該保護區管理處打造的海洋科普展廳日前已打造完成并免費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五的上班時間。
標本柜上展出80多種海洋生物標本
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位于澳頭公園對面,海洋科普展廳就在一樓。走進展廳,藍色的主色調令人仿佛置身海洋。展廳墻板圖文并茂地展示了保護區基本情況、紅樹林生態系統、珊瑚礁生態系統等內容,呼吁廣大市民保護環境從自身做起。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展廳中央的一個標本柜,標本柜上展出的80多種海洋生物標本均為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自制。
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83年,東靠紅海灣、西臨大鵬灣,面積986.35平方公里,有166個形態各異的島礁,是廣東省最大的海洋自然保護區。其主要保護對象為重要水生生物物種群和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屬大型的野生生物類自然保護區。從單細胞浮游動植物到珊瑚、水母等多細胞腔腸動物,從鮑魚、翡翠貽貝、馬氏珠母貝等貝類到活化石中華鱟、蝦蟹等甲殼類,從海參、海膽等棘皮類到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過渡的模式生物文昌魚,從種類繁多的石斑魚、真鯛等魚類到海龜、玳瑁等爬行類,保護區內豐富多彩的海洋生物構成了一個充滿生機與奇妙的海洋世界。
開展多項調查不斷完善海洋生物數據
近年來,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加快摸清保護區內自然資源底數,陸續開展了大亞灣海島動物多樣性調查、大亞灣海域造礁石珊瑚調查、紅樹林資源調查、大亞灣海域海藻場調查、觀鳥調查等,不斷完善和充實大亞灣保護區內及周邊海洋生物資源數據。
據介紹,該保護區管理處通過大亞灣海島動物多樣性調查,共記錄到152種野生動物;通過大亞灣海域造礁石珊瑚調查,共記錄到大亞灣海域有75種野生珊瑚;通過紅樹林資源調查,共記錄到大亞灣海岸線及其周邊范圍有60多種紅樹及其伴生植物;通過大亞灣海域海藻場調查,共記錄到大亞灣海域有大型海藻30多種;通過觀鳥調查,共記錄到保護區內有鳥類154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9日,調查組在保護區進行海島動物多樣性調查時,在大亞灣青洲島通過紅外相機拍到了一只秧雞類的鳥。經查閱相關文獻,確認此鳥為紅腳斑秧雞,這也是紅腳斑秧雞在中國大陸的首次野外記錄。大亞灣觀鳥愛好者從2021年開始連續幾年在大亞灣境內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則是觀鳥調查的成果之一。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自然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是收藏、制作和陳列天文、地質、植物、動物、古生物和人類等方面具有歷史意義的標本,供科學研究和文化教育的機構。12月28日,具備新疆生態學、地理學、生物學多門類的新疆自然博物館正式開館,這標志著新疆自然科學領域一所嶄新的科普場館正式向公眾全面開放。
企業展廳是一家企業對外宣傳的綜合展示窗口,不同企業的性質決定了企業展示的不同形象,上半年,在位于中國納谷的華陽集團新材料產品展廳——綠色節能建筑新材料展廳正式亮相,這里將成為人們認識華陽轉型路徑、了解華陽嶄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從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到悠久傳承的民間技藝,從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到響徹千年的優雅樂曲,從根植民族沃土的傳統美術到絢爛多姿的舞蹈、戲劇、曲藝等,不僅展現著古老文化的多彩魅力,也滌蕩著草原文化的濃郁風情,成為赤峰大地上的人們薪火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
8月29日,銅陵市烈士紀念館VR虛擬展廳正式上線,這是在省內同類展館中率先建成的VR虛擬展廳,市民通過“銅陵市烈士紀念館網絡展館”二維碼掃碼即可進行參觀。銅陵市烈士紀念館為改變傳統的參館模式,今年調研了解其他先進展館的做法,建成了VR虛擬展廳,實現了互聯網虛擬展廳新參觀模式。
仰韶文化博物館展陳大綱以“仰韶 和她的時代”為主題,主要展示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出土的珍貴文物。基本 陳列分為五部分:“考古圣地:國史重建與發現仰韶”“文化坐標:仰韶文化的發展歷 程”“黃河兒女:仰韶時代的文明敘事”“最 早中國:多元走向一體的仰韶文化”“世界的仰韶:彩陶之路”
因展廳設施維修及電子設備升級,衡水博物館自2021年10月26日9時起,暫停對外開放和預約參觀,恢復開館時間另行通知,請密切關注“衡水文廣旅游”微信公眾號。
非遺展廳是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設計的,為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非遺文化,推動非遺在社區的保護和傳承,打造氛圍濃厚的非遺特色社區,近日,揚州市區首家社區“非遺展廳”正式對外開放。
即日起,荊州新城城市展廳正式對外開放,該展廳是荊州新城推廣、招商、宣傳的重要平臺,全面展示城市規劃、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招商政策等。廣大市民可通過“荊州新城”微信公眾號免費預約參觀,了解正在建設中的荊州新城,沉浸式體驗荊州新城帶來的科技魅力。展廳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
8月17日,韶關航道文化展廳和黨員活動室正式投入使用,這標志著韶關航道精心打造黨建引領航道文化融合式創新發展得到進一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