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2024年12月,中央對革命老區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為革命老區文旅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因此紅色文化展廳的建設也更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意義。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個紅色文化展館,希望通過它們內容、創意亮點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1、展館介紹
中央蘇區歷史基本陳列展分8個部分共36個單元,主要展示中央蘇區開創、發展壯大、受挫轉移、浴血堅守的革命史實、蘇區精神的孕育形成和與全國其他12個蘇區的關系。
為參觀者提供一個全面了解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歷史、其他蘇區歷史和接受革命教育洗禮的重要平臺。
2、展館大綱
展陳主線: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蘇區軍民開展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展覽以蘇區發展為節點分為八個部分,全景式的展示了中央蘇區波瀾壯闊的歷史以及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敬仰與關懷。
第一部分 蘇區雛形
1.1馬克思主義在江西的傳播/1.2革命火種點燃贛南閩西大地/1.3星火燎原中央蘇區雛形始現
第二部分 鐵血搏斗
2.1第一次反“圍剿”勝利/2.2第二次反“圍剿”勝利/2.3第三次反“圍剿”勝利
第三部分 奠基定都
3.1“一蘇大會”的艱難籌備/3.2臨時中央政府成立/3.3蘇維埃運動的大本營和指揮中樞
第四部分 鞏固發展
4.1拔出白色據點 鞏固蘇區疆域/4.2東征西進 激戰水口/4.3第四次反“圍剿”勝利/4.4鼎盛發展的中央蘇區/4.5“二蘇大會”隆重召開
第五部分 建設實踐
5.1打破封鎖 發展蘇區經濟/5.2蘇區工業農業的蓬勃興起/5.3統一財政金融 促進蘇區貿易/5.4暢通郵政事業 改善交通環境/5.5蘇區文化教育事業方興未艾/5.6開創性發展體育衛生事業/5.7建立蘇區法制/5.8健全群團組織
第六部分 戰略轉移
6.4第五次反“圍剿”失敗/6.2蘇區形式惡化 準備突圍轉移/6.3中央紅軍告別蘇區出發長征
第七部分 浴血堅持
7.1中央分局留守蘇區掩護主力轉移/7.2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的三年艱苦斗爭/7.3停戰談判游擊紅軍北上抗日
第八部分 蘇區精神
8.1堅定信念/8.2求真務實/8.3一心為民/8.4清正廉潔/8.5艱苦奮斗/8.6爭創一流/8.7無私奉獻
3、亮點設計
整體展覽動線設計延綿起伏寓意革命曲折征程,再通過空間布局、圖文及實物展品、場景還原、數字多媒體設計等突出重點,增強觀展節奏。
大廳-主題雕塑
取名為“蘇區旺火”的巨型雕塑正前方(第一層)是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第二層是紅軍指戰員以及全國的勞苦大眾和蘇區建設者們的身影;雕塑的第三第四層則是以中央蘇區和13個蘇區革命遺址等標志物及紅軍長征為背景,鋪就而成。
正面雕塑約有80平方米大小,第一層立體人物為玻璃鋼仿古銅色人物等比雕刻,其他為黃砂巖石材雕刻。整體具有非常強的視覺沖擊力和震撼力,讓人肅然起敬,懷念和愛戴油然而生。
反“圍剿”勝利(旁觀者觀看場景還原)
為扼殺蘇維埃革命運動,1930年10月至1931年9月,蔣介石調集重兵先后對中央蘇區發動3次大規模軍事“圍剿”。毛澤東、朱德指揮紅軍在蘇區人民積極支持配合下,開展了艱苦、英勇的反“圍剿”戰爭。
槍聲響起,硝煙彌漫,雕塑人物影影綽綽,立體墻面上手繪背景畫面,面層疊加投影畫面展示雷電效果及文字內容、底部暗藏煙霧發射裝置,對應槍聲和炸彈聲音煙霧放出。這樣多種媒介相結合使用,依次給到參觀者各種信息,使得單個場景也具備完整的故事性。
夜渡于都河出發長征(體驗式穿越場景)
1934年10月7日開始,中革軍委先后向各軍團下達撤離戰場開赴于都河沿岸集結補充的命令。
這是于都人民幫助紅軍夜渡于都河搭建浮橋的場景復原。整個場景中,前景為船舶搭建的浮橋橋頭和紅軍渡河背影等比復原,遠方背景為投影儀投射的于都河畫面,月朗星稀,投影畫面中河水湍急,視角不斷前移讓代入式的感受夜渡于都河的驚險和緊迫。
一蘇大會
1931年11月7日,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謝氏宗祠隆重開幕。
謝氏宗祠外觀場景還原,中間門洞集合全息投影設備,3維立體的講述了一蘇大從艱難籌備到隆重開幕的故事。場景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使得空間更有張力的同時吸引參觀者駐足觀看。
4、展館速覽
序廳布置為方正空間,更顯莊重,墻面為暖色調石材干掛,紅色雪弗板雕刻的展覽主題字正中顯示。
展廳內展板基本都為20mm厚高密度雪弗板,灰色金屬收邊條。
玻璃鋼人物雕塑模型結合做舊家具作為空間上的過渡區域。
地圖展墻結合燈帶,可以將行軍路線十分直觀的展現。
展廳空間轉角設置局部雕塑場景,背景為墻繪及投影燈效,讓靜態的畫面生動起來。
總結:紅色基因永續相傳,這個紅色文化展館的建成與開館,就是以創新的形式推廣紅色文化,深化文旅融合,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近日,廣西、貴州、湖南等14省在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綜合評價為好,總體水平較高,獲得2020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時,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對14個省各獎勵了3億元。從這條新聞不難看出,去年這14個省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網站上也更新了一些關于這些省脫貧攻堅的展覽館,比如《江蘇南通農業扶貧館實體展廳開放》《鳳凰縣4月7日精準脫貧展覽館開館!》《黔南州脫貧攻堅展網上展館已上線!》,這些脫貧攻堅展覽館的建設其實對當地扶貧有一定指導意義,網站日后會更新關于各地脫貧攻堅展覽館的建設,今日本文就廣西脫貧建設的展示館進行介紹。
清潔熱能科普展廳是一個介紹熱能清潔利用的展覽場所,主要向觀眾普及熱能清潔利用的科學知識,介紹熱能清潔利用的技術和應用。近年來,玉屏與貴州玉屏清潔熱能有限公司合作,結合地方特色建立玉屏清潔熱能科普展廳,為公眾全面展示科普核能知識。
自然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是收藏、制作和陳列天文、地質、植物、動物、古生物和人類等方面具有歷史意義的標本,供科學研究和文化教育的機構。12月28日,具備新疆生態學、地理學、生物學多門類的新疆自然博物館正式開館,這標志著新疆自然科學領域一所嶄新的科普場館正式向公眾全面開放。
在歷史的長河中,三國時代無疑是最為璀璨奪目的篇章之一,英雄豪杰、智勇交鋒,譜寫了一曲曲蕩氣回腸的壯麗史詩。南充,這座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的城市,在三國時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益州北部重郡之地,它見證了蜀漢政權的興衰,孕育了無數風流人物的傳奇故事。如今,在南充市博物館內,“尋夢三國——南充三國文化專題陳列”圍繞三國時代的南充英杰、南充故事,“張?治郡”與“陳壽 著史”兩?核?敘事,以生動的形式,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重新呈現在我們眼前。
國歌展示館是全國首家以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的展示館,于今年3月起進行改擴建,展廳面積現有2000平方米,較十年之前新增加600平方米。今年也是國歌展示館開館10周年,十年來場館接待觀眾近百萬人次,成為“講述國歌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主陣地
城市建設中大部分的工地項目上各項數據的管理十分復雜和繁重,如果沒有好的管理和科技支持會讓項目進度緩慢和拖延,為了提高效率和進程,加塊對數據的管理,打造智慧工地展廳非常重要,近日,四川大學華西樂城醫院項目智慧展廳近日投入使用,內設智慧工地云端平臺、VR安全體驗區等“黑科技”。該展廳建筑面積310平方米,具備對外展示、智慧管理、沉浸式體驗的綜合功能。
海洋不僅是見證大自然力量的地方,更是了解人類自身力量的最佳場所。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展示廳是針對于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的整體發展歷程和主要成果的展示。3月27日,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簡稱部規劃院)“交通規劃天地”展示廳正式啟用。該展示廳于去年9月開工建設,并于今年2月進行了試運行。
西雙版納,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樂園。在這里,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拉祜族等13個世居民族共同編織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畫卷。為了展現這份獨特而寶貴的文化遺產,西雙版納民族展廳應運而生,它不僅僅是一個展示場所,更是一個傳遞民族和諧共融理念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