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展覽中構建敘事,既需要在史料基礎上組織線性結構,串聯符合史實的因果關系鏈,又需要結合空間關系,通過起伏節奏牽動觀眾情緒,引發思考和共鳴,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明良千古——劉備與諸葛亮君臣合展”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重點打造的基本陳列,是國內唯一的以劉備、諸葛亮兩位歷史名人為主題的展覽,講述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劉備與諸葛亮君臣共濟、匡扶天下的奮斗歷程。如何在作為文化景觀的千年祠廟中構建敘事,如何展示三國君臣史詩的當代詮釋,如何在用文物講故事的同時書寫中國精神,展覽給出了立體多元的呈現。
一、如何構建歷史展覽敘事?
三國在中國古代史上雖延續時間短暫,但因其風云變幻的政局、激烈碰撞的文化、精彩紛呈的故事,一直廣受關注。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正史與故事之中選取信息,塑造展覽基礎史觀,形成具有可讀性的展覽敘事,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探討的問題。
1.真實·虛構
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銘刻下無數英雄人物和典故逸事,其中為人們所熟知的,既有正史的記載,也有文學與藝術化的演繹。劉備與諸葛亮,作為極具代表性的三國歷史名人,其形象也隨著時間而不斷豐富,逐漸演變為由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戲曲形象等虛實疊加而成的多重人物形象。
因此,策展團隊以正史為主,演繹為輔,演繹部分去偽存真,通過溯源、分析、對比等方法,對故事中的真假進行鑒別,同時揭示它們歷經了怎樣的發展和演變。例如,“桃園結義”是廣為流傳的三國故事,然而在正史上并無確切記載,因此展覽沒有將結義的故事再講一遍,而是用燈箱層景的視覺性展示來表現結義的場景,同時在文字標題上以“恩若兄弟”替代“桃園結義”,并在解說中列舉“寢則同床,恩若兄弟”等史料,闡明這些記載應為“桃園結義”的創作依據。
2.雙線·并置
劉備與諸葛亮,一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從販履織席到成為蜀漢開國皇帝;一個達治知變、正而有謀、堅韌不拔,從山野隱士到千古明相。二人都有著精彩絕倫的一生和跌宕起伏的經歷,這也意味著圍繞他們有太多可以展示的內容。
因此策展團隊決定使用雙重線索來進行敘事:一條線索為“情:君臣魚水之契”,主要展現劉備與諸葛亮肝膽相照的深情厚誼以及二人的精神與品格;一條線索為“史:匡扶天下之業”,主要展現在群雄割據的亂世,二人懷揣著共同的理想與信念逐步建立并穩固政權。
將兩條線索并置起來,再安排開端、鋪墊、發展、高潮、結局等敘事節奏,便形成了展覽的基本骨架,即“亂世浮沉以待天時”“君臣共濟 蜀漢立國”“興復漢室 鞠躬盡瘁”三個單元,以此講述劉備與諸葛亮的人生軌跡以及二人的相知、相識、共濟與別離,試圖譜寫一部明君良臣的壯闊史詩,講述一段匡扶天下的奮斗歷程,帶來一次精神文化的浸潤之旅。
二、如何搭建展品組織架構?
展品是展覽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展覽真實性的重要支撐。具體到本次展覽的展品組織中,如何明確展品的來源渠道,如何選擇展品,如何體現主題,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協調,從而組織起一套符合邏輯的展品體系。
1.博覽·地域
雖然武侯祠博物館位于成都,但展覽的展品來源并不局限于成都,而是試圖立足于此地并向外探尋,盡可能在貼合主題的情況下擴大地域覆蓋范圍。荊襄地區是三國時期的軍事必爭之地,展覽借得不少襄陽市博物館藏三國時期文物,以此展現諸葛亮避難荊州和隆中耕讀時的社會狀況與生活環境。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內,有許多與諸葛亮南征相關的遺址,如喜德縣的小相嶺、登相營,因相傳諸葛亮平定南中時經過此處并安營扎寨而得名。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收藏的漢末三國時期的藏品,能夠呈現諸葛亮南征時期的歷史面貌,有濃郁的軍事和民族風格。
此外,策展團隊還積極與南陽市、臨沂市等地的多家博物館合作,盡可能地拓展借展渠道,力求呈現文物中的萬象三國。
2.延伸·時代
歷史是過去與現在的持續對話。展覽雖是以劉備與諸葛亮為核心的歷史展,但是并不將展品的年代局限于二位歷史名人所身處的漢末三國,而是將其縱向延伸,盡可能全面地展現二人所處時代與生平事跡,以及其深遠的影響與后世的記錄與流傳。
因此,雖然大部分展品是漢末三國時期的文物,但仍有小部分來自其他時代。如展出的明代崇禎十七年(1644)的《三國志》印本和清光緒十三年(1887)的《三國志》印本,能夠讓觀眾直觀感受這一史書在歷史中的流傳以及不同版本的差異與共性;展出的民國時期的《精校全圖繡像三國志演義》印本,圖文并茂,呈現出演義的精彩和引人入勝。
又如展出的兩件銅鼓,一件為東漢的四耳蹲蛙青銅鼓,一件為南北朝的銅鼓,二者雖來自不同時代,但在歲月變遷中,都被賦予“諸葛鼓”這一別稱,它們承載著民間對諸葛亮南征史實的記憶,也反映了三國文化生命力之頑強,諸葛亮影響之深遠。
三、如何進行文本分層闡釋?
文本是重要的闡釋手段,是與觀眾對話的媒介,策展理念、展覽結構、展示內容等,都需要借此來描述和反映。清晰的層級下環環相扣的文本內容,與鮮明的語言風格下各有特點的文字表達,共同構建了展覽文本的形態、特征與美感。
1.基調·體系
展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文本作為展覽內容表達和信息傳達的重要載體,也需要有統一的基調和完備的體系。策展團隊經過撰寫與編排、斟酌與修改,形成了風格鮮明、結構完整的展覽文本。文本內容層層遞進,構成一定的上下級關系,同級之間有連貫性和統一性,不同層級之間也有緊密的邏輯性。
如在第三單元“興復漢室 鞠躬盡瘁”下, 有“開府治蜀”“安撫南中”“北伐曹魏”等幾組。其中,連貫性體現在這幾組在時間上具有先后性,統一性則體現在它們都是諸葛亮為興復漢室而鞠躬盡瘁的具體事跡。在“開府治蜀”這一組之下,“興修水利”“鹽鐵官營”“制定法令”“重修盟好”等內容則都是諸葛亮為治理國家而采取的措施,是“開府治蜀”的具體體現。
2.風格·層級
在完整的體系下,是有秩序、有規則的層級結構。而不同層級的文字,在撰寫風格與體例上亦各有其特點。從標題來看,主標題需要體現展覽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明良千古”四字出自清代匾額,凝練大氣且具有古典風韻,與歷史展覽的調性相契合;“劉備與諸葛亮君臣合展”則是直接地道出了展覽的主題。
前言著重于提煉展覽主題思想,構建語境,奠定展覽基調,希望在觀展之初便能開宗明義,充分調動觀眾情緒。如前言中的“這是一個英雄輩出,逆流而上的時代。日月旋轉的宏圖野望......”,在描繪時代背景的同時營造氛圍,希望激發觀眾的觀展興趣。
單元說明在高度概括該單元內容的基礎上,將史料記載與多種修辭手法相結合,如“自建興元年(223)諸葛亮開府治蜀,十余年間蜀漢政權上下有節......”。
四、如何打造多元沉浸體驗?
博物館越來越注重多元復合化的綜合體驗,人們對展覽空間的要求也不斷升級。策展團隊通過對展陳方式的多向拓展,結合“數字藝術”“情景再現”“敘事蒙太奇”等手法,立體打造多元沉浸體驗。
1.幻境·逸景
幻境(phantasmagoria)是中國藝術中通聯虛實之審美境界的意象表達。展覽以媒介融合技術構建虛擬幻境,鏈接“歷史意識”,在幻象中洞見真實,賦予觀展體驗更多可能性。如赤壁之戰場景采用了全景多媒體與動態實景相結合的表現方式,讓連天的火光、破損的戰船、“染血”的箭矢、交織的呼吼“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沉浸于“幻境”當中感受歷史。
中國藝術中的“逸”,經歷了從人之逸到畫之逸,再到境之逸的觀念演進。展覽用不同材質和手法對“山”這一具有高古情境的對象進行三種寫意式呈現:以不規則鐵質薄片串聯,輔以鏡像的形式,層疊出悠遠的景深;在玻璃鋼材質的小比例立體山形上進行分層手工噴漆, 使之更具立體感;在常規的沙盤模型上,放入塑膠材質的樹木,撒上草粉進行擬真裝飾。配合場景營造,悉力構建“逸景”。
2.意趣·巧思
中國古人一直有“器物情結”,常常以物明志,以物表情,無論庭院花圃、草木池魚,或是衣飾兵刃、文房珍玩,都能借以表達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策展團隊將“器物情結”引入展覽中,在“隆中耕讀”板塊,設計了陶制斑竹裝置散布于多媒體屏幕、展柜后方,“竹”本為高潔、秉直的象征,此處也暗喻少年諸葛亮的高貴品質。
在第三單元的“北伐曹魏”板塊,以漢代青銅箭鏃為原型制作了大量仿真箭鏃,再分區、分型進行并列展示,以“陣列的武器”指代交戰的士兵,不僅豐富了展覽空間,也為觀眾制造了一種“強兵過未休”的緊張感。
展具美學以預防性保護為主,并兼顧隱蔽和美觀。策展團隊依據文物特性,在展具設計中,不使用螺絲等侵入式固定結構,盡量采用一體焊接、活頁卡扣等,減少與文物不必要的接觸。將支架隱藏在展示面背后或底部,不妨礙展品的展示。同時,對每個展品的看面進行精細分析,將最契合展覽內容的展示面面向觀眾,針對個別小體積展品,啟用特制三棱放大鏡,擴大看面,同時也放大細節。
展覽以展陳語言書寫中國精神,與時代同頻,與觀眾共情。在歷史沉淀、學術延伸、情感認知、美學呈現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下,再現出風云激蕩的三國時代,演繹出劉備為君之仁、為兄之義和諸葛亮為臣之忠、治世之能,也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心系天下的家國情懷與文明和諧的社會精神。
1月6日,“百年國漫館”在東莞洪梅落成,“百年國漫館”是我國首個以“中國動畫百年”為題的動漫陳列館,位于洪梅美術館,建筑面積1500余平方米,是一座集展覽、數字媒體體驗、IP開發、研學旅游為一體的公共文化空間。目前,館內呈現了百年來中國動漫發展脈絡、風雨歷程,共展出和收藏千余件經典動漫作品,還有大量歷史文獻、老刊物、老照片、手辦和模型,其中不乏孤本手稿。
6月5日,坐落在上海科學會堂內的科學家精神展示廳正式開館。展廳內展示了42位科學家的典型事跡和科研經歷與成果,錢學森心系祖國的愛國精神、王應睞淡泊名利的無私奉獻精神、謝希德言傳身教的育人精神……科學家們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讓參觀者感受深刻。
由于疫情的到來,很多展覽性場所不能線下參觀,進而推出線上全景瀏覽,尤其是大型的博物館、藝術館等,近來疫情期間景寧縣畬族博物館“閉館不斷網”,升級打造“畬族博物館網上展廳”,市民不用出門就能在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直接刷展。
自2016年9月1日正式開館以來,中華慈善博物館一直以恪守“祈通古今、以宏慈善”為使命,為打造成中華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課堂、交流平臺和研究基地而努力。經過150天的改造升級,中華慈善博物館總面積700平方米的兩個臨時展廳基礎裝修工程昨天竣工。
廉潔廉政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至今。5月10日上午,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永康芝英鎮澹泉公祠的廉風傳承館正式開館。
12月8日,位于揭陽學宮(揭陽市廉政教育基地)的揭陽勤廉文化展系列展館正式開館了!以優秀傳統文化和揭陽歷史文化中的廉潔元素打造的系列展覽,將成為我市教育黨員干部的主要陣地之一。
這幾年因為各種原因沉寂或被擱置的展廳展覽,在新的一年,又逐漸出現在各大展覽空間中,新年的第一展,你打算去看哪個呢?對此我們整理了一份不容錯過的“2025年全球值得期待的展廳展覽”清單,供大家參考。
2025年國內新開放的十大最受歡迎博物館榜單,結合創新設計、文化主題與科技互動等維度綜合整理,供大家參考:
廣元,古稱利州。地處四川盆周北部山區、嘉陵江上游、川陜甘三省結合部。是中 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的誕生地,是三國歷史文 化的重要走廊,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