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逛博物館成為一種文旅新時尚。隨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日益完善,除了故宮、國博等“國家館”和位于大城市的省、市級博物館人氣火爆,不少縣級博物館也開始人頭攢動、一票難求。
這些藏品豐富、特色鮮明的縣級博物館,如何提質升級、“走出深巷”,續寫“文博熱”?
“藏在深巷”的縣級博物館如何提質升級?
如果說大館是頂級國寶的“群英薈萃”,那么小而美的縣級博物館則蘊含了更多歷史細節,將它們鋪陳在世人面前,一套更為完整的“文明拼圖”徐徐展開。
作為首批83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位于山東濰坊的青州市博物館素有“小大博物館”之稱,即地處小縣城、館藏大文物。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李賓介紹,若想在“文博熱”中再突重圍,關鍵在于如何讓沉淀的文化資源真正“活”起來,把博物館的種子種進更多人心中。
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 李賓:青州市博物館新館去年5月15日開館。新館現在像一個商業綜合體,其中有將近30個正在運營的服務項目,包括參觀、研學、吃飯、購物等。青州博物館中有一件鎮館之寶是明萬歷二十六年趙秉忠殿試卷,這是海內外孤本,我們依托它打造了自己的研學品牌“狀元學堂”;再依托青州出土的館藏文物研發研學課程“誰是亞醜”。新館開放以后,我們注冊了自己的文創品牌,依托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明代趙秉忠“狀元卷”、東漢“宜子孫”玉璧、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還有一些網紅館藏文物,現在已經設計推出了200多種文創產品。
升級后的青州市博物館,不僅化身為集參觀展覽、學術交流、科學研究、教育休閑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共文化場所,還通過創新展覽手段、提升展覽水平,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博物館展品的文化價值,能夠更全面了解青州深厚的文化底蘊。
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 李賓:新館的展廳當時在設計和建造上也請了一些專家論證。根據我們文物的特性,特別注重打造沉浸式的觀感體驗。4樓是龍興寺遺址佛教造像展廳,游客為佛像起名叫“青州微笑”,即參觀時你感覺他是在微笑的。這個展覽我們就創造性地采用了“裸展”方式,沒有把它放在玻璃罩子里,只要不去觸碰,游客挨得多近都可以,這在省內也是非常少見的。我們還采用了一些3D互動性、瀑布式數字魔墻等展示手段,能夠讓游客沉浸式體驗“青州微笑”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方之美。
坐落于甘肅慶陽的慶城縣博物館始建于1984年,是一座綜合型國家三級博物館。館內陳列內容上起遠古、下至當代,唐代彩繪陶俑是藏品中的精華,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曾參加北京、洛陽、深圳、敦煌以及日本大阪等多地主題展。
慶城縣博物館辦公室主任 張志升:2021年,省文物局支持我們做了彩繪陶文物的數據采集,特別像穆泰將軍墓出土的這一批彩繪陶俑,對它的三維數據進行了采集。我們現在也在積極銜接,跟一些具有數字化開發能力企業合作,后期計劃將穆泰墓的展覽從線下搬到線上去。
盡管已經站在了“文博熱”的風口,去年起游客接待量呈井噴式發展,但張志升坦言,作為縣級博物館,提質升級依然困難重重。
慶城縣博物館辦公室主任 張志升:跟不上文物保護、文物宣傳的節奏。目前我們只對二、三級及一般的彩繪陶俑進行了修復,一級的16件珍貴的陶俑現在還沒有修。其他類別比如青銅器,自己沒有實力、也沒有人才修復,包括資金也比較緊張,文物保護任務非常艱巨。再就是宣傳這一塊,現在做短視頻之類,確實需要這方面的人。
“文博熱”如何轉化為“文旅熱”?
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全國備案博物館近七千家,其中70%都是中小博物館。
雖然目前已有云夢縣博物館、彭州博物館等多家縣級博物館憑實力爆火,可真正“出圈”的依然是少數,讓張志升倍感焦慮的人才、資源相對有限的問題,在“藏在深巷”的縣級博物館普遍存在。僅人才方面,我國平均每個博物館的專業技術人員不足10人,技藝精湛的修復師更是少之又少,現實中不乏“文物修復師比文物還稀缺”的聲音。
江西贛州石城博物館館長 賴偉明:文物修復等專業人員的培養周期長、要求高,縣級博物館基本上難以吸引和留住這類專業人才。藏品的征集渠道相對狹窄,資金和人力投入不足,導致新藏品收集困難,博物館的運營經費、展覽經費、文物保護經費等常常捉襟見肘,限制文物的保護、利用、展覽、策劃和推廣等方面的發展。
多位縣級博物館相關負責人提出,希望得到更多政策扶持和資金優待,讓地處小縣城的博物館能再多一點“流量”。著眼于此,各地包括文旅在內的多個部門也在持續發力,逐步彌補縣級博物館多年來與“頂級大館”間巨大的發展落差。
蒼南首個核電特色展廳-“綠能小鎮展廳”正式開館了,在展廳你可以找到“浙江三澳核電項目如何落地? 蒼南綠能小鎮整體規劃是什么樣? 有著怎么樣的發展歷程? 如何打造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基地? ”。
2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主辦的“大地歡歌”全國鄉村文化活動年拉開帷幕。接下來一年間,“四季村晚”“農業文化遺產里的中國”文化展示、全國廣場舞展演等12項主體活動將在全國鋪開,第九屆中國農民歌會、山東省群眾性小戲小劇“大擂臺”展演等80項示范性系列活動也將火熱開展,用文化為鄉村大地添彩。
2月12日消息,國內首家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于2月6日宣布,4 臺“中國造”量子計算機首次免費向中國公民開放參觀,可零距離了解現實版流浪地球 MOSS 雛形。截至2月10日15時,4臺“中國造”量子計算機首次免費向中國公民開放參觀活動預約報名人數已達 2169 人,是既定參觀人數(30 人次)的 72 倍。
“老鐵們,拼手速,農趣谷龍溪湖現代農莊最后一波船票免費送,手快有手慢無!來,倒數5,4,3,2,1,上鏈接!”春節后的一個下午,湘江新區學士街道“頭雁直播間”,一場直播帶貨在“信·和”攸州鄉村振興展廳正火熱進行。
展標墻以江南建筑的屋檐屋脊為設計靈感,提煉后作為標志性的亮點。一側設置為LED大屏,平時參觀者可以通過觸摸進行非遺查詢,需要互動講解時,則可以通過多媒體交互的形式,選取地圖上的不同區域將遂昌非遺進行演示,讓序廳更加生動鮮活地展示主題。
8月17日,韶關航道文化展廳和黨員活動室正式投入使用,這標志著韶關航道精心打造黨建引領航道文化融合式創新發展得到進一步彰顯。
檔案是光輝歲月的見證者,是人類文化的結晶。位于九江市檔案館一樓的“檔案見證歷史”展廳將于近期向社會開放。據了解,“檔案見證歷史”展廳分何為檔案、檔案機構、檔案工作、圖說九江四個部分,著重普及檔案知識、宣傳檔案工作,從不同側面展示九江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歷史風貌。
近日,位于定海區干石覽鎮的我市首個凈零碳實踐展廳對外開放,展廳集中展示了定海區凈零碳鄉村建設的優秀案例,傳遞綠色低碳的理念。
手機時代,各種信息觸手可及,但是大部分的安防教育場館仍然運用平面化手段布展,那么其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10月22日,信陽市淮濱縣隆重舉辦人防教育館開館儀式,淮濱縣人防館充分運用聲、光、電、多媒體等手段,著力打造互動項目,讓參觀者在親身體驗中加深對人民防空知識和國防常識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