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疫苗科研企業邀請信可威設計他們的企業展廳時,信可威的思考不止于:面對一個研發產品和公眾事件互相纏繞,緊密交織的企業,如何將這份不同尋常的意義傳達出來?什么樣的容器才能承載這份意義?以下是 信可威的設計思考和實踐。
1、情感之旅
在介入項目的時候,我們得到的場地是一個非常曲面的,碎片化的空間。建筑師當初在設計這個空間的時候,用細胞形態這種比較直接的方式來構建這個展示空間。
我們摒棄了傳統以“企業”為中心的敘事,切實回到以“人”為中心的敘事。在大量的背景調研及與業主溝通中確定了展廳的思路:在一個個凝重的時間切片里,講出那些人們不知道的產品及企業背后的時代故事。由此凝練出此次策展的關鍵詞“情感”,同時延展為后續思考的路徑。
企業從來不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一張不斷與周圍聯結的網。以“情感”為核心,以“社會”、“企業”、“個體”三位一體的方式,更加全景地去了解疫苗產品和其承載的文化。讓展廳不僅是與時代共振的社會提案,也是與個體共鳴的記憶容器。
我們從“情感”出發,打造5個情景劇場。以故事構建情境,以空間構建情景,通過體驗(秀場,表演,裝置)構建情節,以更加直觀或物象的方式,鏈接起觀眾的情緒。
五個劇場分別名為:生命之境,益道同行,疫苗之益,福益全球。每個劇場對應著一個不同維度的情境故事。五個劇場的前后相連,場景從暗到亮,帶領觀眾走進一段跌宕起伏的情緒之旅。
2、內容與形式
展廳入口-體驗的前置
入口即展覽,我們用近十萬個西林瓶(疫苗注射劑瓶)形成一個以“物”為符號的視覺奇觀。西林瓶是對主題的呼應,是企業集體記憶的凝結,也是企業故事的載體:“為了保障疫苗的生產工藝穩定、臨床研究是否可靠、不同批次之間的疫苗是否一致,在疫苗獲得正式批準緊急使用之前,已經完成了成千上萬的疫苗系統認證。”
我們用眾多的、錯落堆積的西林瓶突出沉淀在西林瓶背后“成千上萬”的投入和努力。在此刻,西林瓶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其物件本身,形成了特殊的情景。
在具體的形式構思背后,展項本身蘊含的故事和意義是思考的頂層邏輯,我們只不過是為這個故事和意義去尋找到一個更好的容器。
劇場一:
生命之境-用微觀去撬動宏觀
用微觀去撬動宏觀,是序廳的敘事策略。對于疫苗的研究和疫苗產品的研發是極其微觀的事業,但是它引發的是宏觀的社會影響,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這個展區的敘事情節是從微觀的病原體本身,映射出人類歷史上疫情爆發的歷史,以及從疫情爆發的歷史指向企業為什么要做疫苗這樣的產品。
我們將微觀以及宏觀兩種視角并置。把微觀的視角變成一場病毒的升降秀場,讓觀眾走進微觀的情景劇場。而后通過全球抗疫史來銜接到疫苗企業的成立和發展,構成宏觀的抗疫角度。觀眾可以看到企業如何在甲肝疫情爆發的時代背景之下,如何應對社會需求,并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核心企業。
劇場二:
同行之路 – 雙線的共振
以疫苗產品為節點的20年發展路徑,始終與社會同行。這種與社會同頻共振的關系,我們希望把它通過雙線的敘事策略呈現出來。
當我們走馬觀花地去縱觀一段歷史,很難引起內心的共鳴,因為我們是歷史的旁觀者。但時間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由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每一秒組成,每一個刻度都在發生著許多故事。
我們聚焦到歷史極細的顆粒度,轉換視角,把這段20年里面被疫情影響的人們及生活作一個總體的呈現。讓觀眾感覺到這段20年的發展,它不僅僅只是抽象的數字,還是無數個故事的凝結。
歷史本身并不是一個無聲的文字描述,每個歷史的時刻都有很多事件的畫面。不止于文字的描述,我們用畫面構建起展區的情景,讓空間形成一個立體的,包裹式的圖像集合。用比文字和數據更直擊人心的視覺語言來描述整個歷史的背景,讓觀眾在立體的時間中穿行。
我們把在歷史上發生的疫情事件作為明線放到我們主體的墻面上:有告別,有治愈,有悲歡離合,有振奮人心。對應著每一次疫情的爆發,下面都有企業的解決方案。企業發展的隱線藏在“疫情-解決方案”的動態關系中。20年的發展脈絡以及社會疫情爆發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這兩條線它就形成了共振。
這個劇場的情景是一條抗疫之路,人們穿行在社會和企業的抗疫歷程中。
劇場三:
無聲的聲音
抗疫之路上,著墨最重的,無疑是和新冠的斗爭。
這個展區的敘事策略就是回歸到“人”的視角,回歸到疫情之下由人們聲音匯聚而成的這片城市。以“社會媒體的聲音”,“全體的聲音”,以及作為一名科研者的“尹衛東先生的聲音”形成這個展區的敘事情節,反映出人們被新冠疫情影響的真實生活狀態。從社會,聚焦到公司,再聚焦到個體,以宏觀到微觀的邏輯展開敘事。
這個劇場的情景構思分成了3個板塊。
觀眾走進展區的第一印象,我們希望通過眾多同時播放的新聞畫面還原新冠爆發至今,整個社會爭相報道的情境。讓觀眾能夠看到當時的社會狀態,與之前自己經歷過的生活有一個強烈的共鳴,從而喚起情緒。
隨后右邊的墻面是“全體的聲音”,以參與研發行動的不同身份人群作為視覺畫面,交代疫苗的研發時間脈絡。
最后是展區的核心裝置:“尹衛東說”,以“實體場景”+“立體成像”的方式還原了尹衛東的辦公室以及辦公室里滿墻的疫情形勢圖。面對觀眾,尹先生不再是一個頭部公司的董事長,而是一個科研者,與普通觀眾一樣面對新冠,用客觀中立的態度去述說自己對于疫情的思考。這種平等的對話交流感讓觀眾不僅能看到疫苗產品,更能和產品背后有血有肉的人進行交流,分享觀點。
劇場四:
疫苗之益——可愛的病原體研究所
五個劇場服務于各自的內容和故事,具有不同的劇場屬性,這樣觀眾的體驗才會有更加有戲劇性。觀眾從前面略顯沉重的話題,來到一個以科普為定位的展區,它勢必是帶來一個空間氛圍上的變化。
在這個區域,我們的敘事策略是從微觀的視角出發,把病毒賦予情感和個性。想象一下:不同的病毒是有自己的性格的,這些微觀世界的居民有自己喜歡的人群(老年人、青年人、小孩子),有著各自的特性。觀眾能夠通過這種擬人化賦予情感的卡通形象去認知病毒。當觀眾了解,就不再恐懼。
我們同時以“一個病原體的旅行”串聯起6大版塊的疫苗研發內容,將嚴謹的疫苗研制過程變成一場故事的旅程,讓觀眾愿意去跟著一個活蹦亂跳的小病毒去觀看科普內容。
這個展區不只是為小朋友準備的。讓成年人去閱讀一個非常科學嚴謹的信息,本身也是非常吃力的。如何以一種人們愿意接受的,比較輕松的氛圍去理解一個比較嚴謹和復雜和科學知識體系?從傳播角度來說,是一個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問題。
劇場五:
福益全球——許下一個心愿
情感一直作為每個區的關鍵詞,引領我們去思考如何讓觀眾共鳴共情。如何跟隨“情感”這個關鍵詞,在尾廳貫徹我們整個展廳敘事的核心訴求?
關于展廳整體敘事的結尾,我們其實在過程中跟業主討論很多方案,最后落下來的不是宏大的企業敘事,而是回歸到非常有溫度的兩個愿景話題。
一個叫摘下口罩:憧憬著告別新冠,我們設計了一個動態捕捉交互體驗,讓觀眾通過手勢抹去灰暗的新冠下的生活方式,回歸到以往脫下口罩的正常人生。
第二個是時間印跡:一個人一生的年齡切片以及聽到的健康叮囑,同時通過疫苗給不同年齡段來套上保護屏障。其實都是希望讓觀眾,無論是老人、中年人還是小孩子,能夠感覺到展項里的故事說的就是自己。
六: 小彩蛋
我們在完整的參觀動線之外設計了一個隱藏的短動線:一條疫苗隧道可以從第二個展區直接走到了第四個科普展區。
這個隧道是專門為小孩子設計的快速動線。我們從嚴謹的科學性出發,以“Y字型抗體突觸”打造了打卡型的穿梭體驗通道。在天花上懸吊了錯落的新冠病毒模型,讓小孩子在抗體的保護中去到科普區。通過這種有趣的通道體驗提起觀展的興趣,作為科普區的鋪墊。
展示空間服從于敘事,而敘事服從于內容。我們運用了情境,情緒,情景,情節來打造觀眾體驗,同時讓觀眾在展廳里“看到自己”,這才是空間與人之間最深厚的聯結。
展廳以“序-總-分-總”展示敘事為邏輯,從智能制造史的宏觀維度到企業概況,再到微觀的專精細分智造領域,最后到尾廳未來洽談暢想,同時將科技裝置融入藝術空間,營造出具有科技感、未來感、藝術感、美感的科幻場景。
在現代社會,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對審美標準的不斷提升,汽車裝修也逐漸成為銷售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本案例位于風景如畫的山東省濰坊市,一個以風箏聞名的城市。這里,是龍膜品牌新能源汽車貼膜中心的所在地。
企業展廳是企業展示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要場所,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科技新產品推陳出新,現有宣傳形式已無法滿足企業發展所需,想設計和搭建屬于自己的科技展廳,來彰顯企業實力和科技產品,運用當下最流行的多媒體技術手段,以及高科技的助力,進行企業整體的形象包裝和企業產品的展示。
“綠色黃金——17-19世紀中國和歐洲的海上茶葉貿易展” 是一場聚焦特定歷史時期、特定貿易領域的特色展覽,為觀眾呈現了茶葉在東西方交流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背后的文化與經濟故事。
學校展覽廳,是師生從室外空間進入室內空間的過渡地帶,是第一個室內空間,也是形成對校園環境和品牌價值第一印象的重要場所,承載著學校的核心思想理念。
總述:位于杭州西面山區,規劃面積為287平米,使用多層小樓里的一層,集展示、體驗、特色非遺展品售賣于一體相地:杭州向西北方向驅車2小時至大山腳下,沿山間蜿蜒細小的山路緩緩而上,沿途陡峭的山坡 上“點”滿了有序的茶樹“球”,沐浴在陽光下,顯得層次分明,空氣間毫無雜質,干凈立意:好山好水生好茶,水清葉綠枝繁茂,將戶外山青水秀的清朗,當地茶農地道的制茶文化引入室內,與其共融共通,亦如生于山間的嫩芽,與茶農、大山、溪水,一同經歷著春夏秋冬的變化與成長。
康沃爾郡議會最近啟動的康沃爾能源回收中心(CERC)是一個先進技術的設施,它提供了一種比傳統廢物管理更具成本效益和環保的替代方案。為了增強公眾對這一設施的了解,還開發了一個游客中心,提供設施參觀和教育性的體驗,向游客講授該設施及其在廢物管理中的作用。
展廳通過垂直面板將信息進行分區展示,每個面板上都有清晰的標題和相應的內容,便于參觀者快速識別和獲取信息。
特的設計理念、創新的空間布局、精心的展示道具設計·澤林物料展廳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別具一格的建材展示空間。它不僅是一個銷售場所,更是一個融合了藝術、文化與體驗的創意空間,讓人們對建材有了全新的認識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