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上海院建院七十周年,企業展廳暨院史陳列館的籌備工作開啟。回望七十年發展歷程,上海院肩負著促進時代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使命,奉獻了一批批精致的建筑作品,見證了城市走向現代化,記錄了一大批上海院人披荊斬棘、主動求索的奮斗歷程。
2025年,上海院企業展廳暨院史陳列館正式啟用。
展廳以“海納百川”、“守望傳承”、“與城共生”、“創見未來”、“砥礪前行”五個篇章通過以點成線、由線到面、由面化境、回歸原點的敘事方式將上海院與祖國同命運、與社會同發展、與時代同進步的故事緩緩道來。
展廳的序廳復刻了上海院原辦公場所廣東路17號(現外灘三號)入口門廳馬賽克拼花地坪樣式,廣東路17號承載了上海院(1957年-1997年)40年的歷程,也是我們對上海院場所精神的致敬。
廣東路17號入口門廳馬賽克拼花地坪。
1、海納百川
用設計傳遞城市精神
從上海起步,發展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上海院用自己的發展,傳遞著“海納百川、大氣謙和、開明睿智、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創作了令人贊嘆的建筑作品,憑借精妙絕倫的設計賦予城市豐富的維度,生動地勾勒出充滿希望的未來想象,為城市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2、守望傳承
守正創新的精神代代傳承
上海院原辦公樓廣東路17號大樓(6樓辦公室工作場景)
從民用院到上海院:1957年,上海院遷入外灘黃浦江邊的廣東路17號。在這里,歲月仿佛被定格,光影交織成一幅獨特的畫卷。木質工作臺上,陳舊卻精致的制圖工具靜靜訴說著過往的輝煌。泛黃的圖集堆疊一旁,如同歷史的沉淀。陽光灑落在古樸的櫥柜上,門楣上的雕花在光影中勾起人們對往昔的回憶。似乎看到當年的設計師們在這里專注創作的模樣,感受那份對建筑的執著與熱愛。
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幾代上海院人全力以赴,為社會奉獻了萬余棟高質量優秀設計,一項項精品工程,樹立起“上海設計”的豐碑。前輩們倡導的設計理念,精益求精、與時俱進的精神代代相傳,是上海院寶貴的財富。
描摹漸變,微縮萬象:建筑猶如城市的舞臺,是文化、藝術、經濟、科技的集中呈現,見證著人類文明前行的軌跡。為滿足人民的需求,上海院憑借匠心,打造出眾多卓越之作。出色的建筑作品承載著先進創作理念和技術,引領時代潮流,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上下求索,砥礪奮進:從老院長陳植、汪定曾,近代中國建筑行業的開創者;到魏敦山、邢同和、唐玉恩、李亞明等院士大師,耕耘數十載,為城市建設和民生改善作出非凡貢獻;到劉恩芳、陳國亮、賈水鐘首屆上海大師,引領行業創新發展,構筑高水平人才優勢;歷屆黨政主要負責人、技術主要負責人以及他們引領下的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人才,是上海院能持續發展壯大的強大力量所在。
技術引領,行業領先:上海院累計獲得獎項超千項,層次之高、數量之多,位居全國前列。一項項榮譽,見證著上海院人的努力與成績、收獲與榮光。
3、與城共生
伴隨城市發展而共成長
高品質城市卓越共創者:上海院1953年建院,發展至今70余年。1993年正式從“民用院”更名為“上海院”。近年來堅定服務國家戰略,深入推進改革創新,秉承“高品質城市卓越共創者”定位,推進高質量發展。
立足上海,布局全國,探索海外市場:上海院不僅深耕本土,更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設立分支機構,實現屬地化發展,成為中國最具規模的設計公司之一。同時,上海院積極探索海外市場,在全球30余個國家及地區累計完成六十余個海外項目,不僅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更是中華文化的一次重要輸出。
4、創見未來
低碳數智可持續化發展
核心引領,聚焦服務:以低碳與數字化為技術底色,以系統最優為價值追求,以全過程、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為載體,打造設計咨詢全過程服務與低碳數智新興業務協同發展的業務體系。
設計研發,共融共生:作為建筑工程設計領域重要技術單位之一,上海院依托自身技術優勢和行業實踐成果,主編、參編多項國家、行業及地方重要標準規范,被評為建筑設計行業“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國際ISO9001質量保證體系認證。
低碳數智,科技先行:低碳、數智業務是上海院立足中長期進行重點培育孵化的新興業務,是搶占新賽道、打造新增長動能、塑造未來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
5、砥礪前行
體現國企責任和擔當
“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工人先鋒號”“中國建筑設計百家名院”“上海市重點工程實事立功競賽金杯公司”“上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一項項榮譽,記錄著歷史,引領我們攜手遠望。
我們堅信:未來建筑設計創作在喚醒國家與城市記憶的同時,更要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堅持黨的領導,繼續演繹國家和城市的歷史變遷和宏偉歷程。
黨建引領,一體三維六面:公司黨委在市國資委黨委和集團黨委的領導下,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將黨的領導納入公司章程,通過深化黨對企業的領導,夯實黨建基礎,引領企業轉型發展。近年來,結合建筑設計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實際,公司黨委探索構建黨建工作“一體三維六面”,構筑“in空間”黨建品牌,以黨建引領促企業發展。即“一體”:黨建和企業中心工作融為一體;通過“三維”:創新、融合 、激勵;圍繞“六面”:組織、學習、聯建、成長、文化、公益,開展“六個心”(核心、初心、交心、匠心、聚心、愛心)建設。創新黨建工思路,融合中心工作,激勵全院員工,共同推動企業發展。
終點燃起新火,尾聲喚醒序章
展廳動線巧妙地設計成了一個循環,終點與起點悄然重合,回歸原點。寓意著上海院的故事將會續寫,奔涌向前。我們珍視并保留了廣東路17號那一段段珍貴的歲月印跡,更在新時代的篇章中,讓這份精神與記憶在上海設計大廈得以延續。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積淀,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承載著千百年來深耕厚植的智慧與文化蘊含玉融盛境的浩瀚與輝煌。作為福清城市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形象展示的一張重要名片,福清市僑鄉博物館的陳列布展工作已結束,將于9月1日預開館。
隨著科技發展,元宇宙概念的提出,AR/VR技術成為了科技主流,通過網絡即可以實現真實的場景體驗,通過場景入口吸引客戶來實體體驗。博物館中的VR技術看展是主流形式,近日,地處昆明西山景區的南洋華僑機工抗日事跡3個陳列室打造了“線上展廳”,足不出戶即可開啟,“沉浸式”看展體驗,一起來線上逛展。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的思想也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黨建工作的開展也變得更有挑戰,為了使得黨建工作變得更具數字化和智慧化,并且積極的使用新型的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人民日報》發起了內容科技競賽的征稿活動,一方面可以積極收集群眾的意見,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內容。
2月2日,“百年新港 向海而興”長沙交通集團長沙新港企業文化展廳正式揭牌,該展廳是湖南首個展示長沙港悠久港口歷史文化以及開展黨建和港口清廉文化教育的綜合性文化展示館。
村史館是歷史的縮影和見證,記錄著點滴變化,記錄著歷史的痕跡,承載著我們對那段歷史的認知,具有特定歷史意義的地方。7月30日,高新區寶山管理中心雋山村史館暨退役軍人服務站啟用。
展館圈人氣最高的創意美學展廳21例,是一些具有創新和獨特美學理念的展廳。這些展廳不僅在視覺上引人入勝,同時也注重參觀者的體驗和互動。通過巧妙的裝置、互動技術和空間設計,為參觀者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覺盛宴和沉浸式體驗。這些案例不僅展示了創意美學的魅力,也為展示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布的《革命紀念館工作試行條例》總則指出:革命紀念館“是為了紀念近、現代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并依托有關的革命遺址、紀念建筑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是有關革命遺址、紀念建筑和文物資料的保護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
今天上午,位于煙臺市芝罘區第一國際5樓的平安居家養老展廳正式啟幕。
【關于甲午戰爭陳列館開放的公告】甲午戰爭陳列館現已施工維修結束,將于2021年4月18日起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