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座滿懷著吉州人工業情懷的躍進路工業記憶展覽館在吉州區古南鎮街道桃樹下社區建成并開放。古南鎮街道桃樹下社區躍進路原為吉州區工業聚集區,分布著水泥廠、紅聲廠、線材廠、皮件廠、樟腦廠等數十家工業企業,該社區現所處位置也是原江西電線電纜總廠的家屬區。
今年以來,吉州區整合資源,指導該社區建設“人文社區智慧黨建”,緊扣地域特色,以“老廠區、新社區、左鄰右舍都是情”為主旨定位,充分挖掘躍進路沿線老工業區企業文化資源,將其與老工業文化廠區改造提升、城市黨建綜合體建設高度融合,以守護工業情懷、留住城市記憶的方式,打造了這個別具一格的工業記憶展覽館。
據了解,古南鎮街道桃樹下社區躍進路工業記憶展覽館聚集了該區上個世紀在區內外享有盛名的吉安線材廠、紅聲器材廠等9家老企業的文字概況和老照片等珍貴資料。這些企業在改革開放初期,為吉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時代的變革和發展,它們逐步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曾經為之奮斗過的一代人的“工業記憶”卻沉淀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寶藏。該展覽館勾起了參觀者的共同回憶,進一步激發新時代的年輕人投身社會建設的熱情。
文章來源:《吉州工業記憶展覽館建成開放》點擊標題查看更多,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零碳”并不是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過計算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設計方案抵減“碳足跡”、減少碳排放,達到“零碳”-即碳的零排放。近日,北碚區以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為契機,打造重慶首個零碳展廳——零碳小屋,旨在倡導低碳生活理念,有效改善區域環境,引領重慶低碳經濟發展。
自2016年9月1日正式開館以來,中華慈善博物館一直以恪守“祈通古今、以宏慈善”為使命,為打造成中華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課堂、交流平臺和研究基地而努力。經過150天的改造升級,中華慈善博物館總面積700平方米的兩個臨時展廳基礎裝修工程昨天竣工。
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提升社會化科普工作能力,中國科協啟動了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
黨建線上云展廳利用互聯網優勢,結合5G技術,成為宣傳黨建新成果和服務基層黨員干部的新平臺,同樣也是展示農村黨建工作的新窗口、教育黨員干部的新平臺、美麗鄉村建設的新亮點。7月15日,“七彩羅源·智慧黨建云展廳”正式上線,該展廳全面、系統、生動、立體地展現了“紅色羅川”的深厚底蘊和“七彩羅源”的建設成效,集中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羅源縣基層黨建工作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績、新突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布的《革命紀念館工作試行條例》總則指出:革命紀念館“是為了紀念近、現代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并依托有關的革命遺址、紀念建筑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是有關革命遺址、紀念建筑和文物資料的保護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
菏澤市美術館新館于2021年4月7日向公眾開放,憑二代居民身份證免費參觀畫展,掃碼關注美術館公眾號可免費預約報名公教美育體驗活動。
所謂校史即是指對學校從建立、發展以及變遷過程做真實記錄的文獻資料。而校史館作為陳列校史文獻的重要基地,無論是校園的文化建設,還是對學校歷史研究,都可以以校史館中包含的“內容”作為依據,對師生開展德育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場所。11月5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史館開館。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近日推出線下線下“日月魅影——日食特展”,如因地域限制,可以先在線上瀏覽,這種原創科普展覽展出形式,其線上內容的豐富和精彩程度遠遠超過了線下。
“政稅企”黨建展廳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企業發展與黨建工作融為一體。政稅企共同展現風采,成為黨建共建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也讓政府、稅務、企業都以主人翁的角色參與到黨建共同體當中,實現了企業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良性互動、雙向提升。7月19日,梅縣區首個稅企黨建共建展廳在廣東李金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啟用,該展廳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主題,集黨史、黨建、廉政等內容板塊于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