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出現,也滋生了很多直播線上平臺,例如博物館開通了線上展廳,供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線上瀏覽,近日,羅源民族文化數字云平臺18日上線待在家里,輕點手機就可“游覽”羅源畬族文化民俗小鎮,5000多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展廳通過VR技術呈現在“云端”,畬家特產網上下單送貨到家,利用“民族+ 5G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打造“線上VR展廳+線下實景+電商帶貨”新模式的民族文化、經濟數字平臺。
據了解,云平臺依托大數據、云計算、虛擬實景和移動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將羅源民族文化、文旅景點、農特產品等信息轉化為線上數字資源,通過線上引流、對接同心筑農電商平臺等形式,實現民族文化、文旅景點等線上推廣,同時帶動羅源特色產品的推廣銷售,并助力民族產業經濟、金融等各領域發展。
文章節選來源:臺海網【羅源民族文化數字云平臺上線】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延伸閱讀:《景寧縣升級打造“畬族博物館網上展廳”》
自從黨的十八大之后,我國就正式進入反腐新常態,為了進一步響應國家號召,不斷提升廉政文化教育效果,全國各個地區都開始陸續開展相應的形式和內容多元化發展的廉政文化建設活動。建設廉政教育基地,是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健全反腐倡廉教育長效機制的重要途徑。
從“生態立縣”的振臂一呼,到國家公園的探索先行;從“一江清水出開化”的使命擔當,到百里金溪畫廊的“兩山”實踐;從關停200多家污染企業的“壯士斷腕”,到近千家民宿拔地而起的“風起云涌”,如今,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錢江源頭“大花園”風景正好。
為持續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增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意識,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參加廣東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網上展廳,展廳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突出政治導向,展示地域特色,分四個大板塊,聚焦全面從嚴治黨,剖析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展示正風肅紀反腐成效,警示廣大干部職工警鐘長鳴。
大學肩負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使命,校史館作為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是記錄、傳承、展示校園文化建設成果的有力平臺。近日,歷經近一年的改造和布展,近百次的設計打磨,復興路校區鐘樓重煥光華,上海理工大學復興路校區校史館正式開館!
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重點部署了兩方面內容:穩就業和促消費。關于促消費中的一點密切關注,運用大數據等技術,促進定制消費、智能消費等發展,鼓勵傳統商場、老舊廠區等改造為多功能新型消費載體,各地可結合實際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
天門市首個市級清廉家風館已開館了,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扎實推進清廉天門建設,天門市紀委監委、天門市婦聯共同謀劃建設了天門市首個市級清廉家風館。
坐落于承德市獅子溝橋交通節點的東北角,以其宏偉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游客的目光。這座博物館占地面積達5408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25163平方米,由地上與地下兩部分組成,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113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則達到了13808平方米。建筑高度為8.15米,整體設計既體現了現代建筑的簡約大氣,又融入了傳統建筑的韻味,使得承德博物館成為承德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現代博物館的功能以教育推廣為重要目標,努力于社區民眾的公共關系。合肥市博物館項目已正式獲得立項,該項目選址位于瑤海區龍崗路和濱河路交口東北角地塊。這個地塊位于合肥市東部新中心的核心區域,占地面積約62畝、相當于6個標準足球場,總建筑面積約50000平方米。
隨著物聯網、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將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運用到日常。1月6日,上海博物館與科大訊飛、阿科瑟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三家前沿科技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邁上“智慧場館”建設的快車道。澎湃新聞獲悉,上海博物館此前根據自身特點提出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兩方面場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方案被確認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個試點應用場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