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歷史紀念館在中國有多處,在紀念館中見證國家成立的不易,見證父輩們的崢嶸歲月,幫助人們銘記歷史。紅色文化展廳--紅色紀念館最主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對后來者進行教育及警示。
第六師五家渠市將軍紀念館
在第六師五家渠市,有這樣一家紀念館。它通過圖片、歷史文物等,采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集中展現了80多年來,第六師五家渠市的光榮歷史和從前身部隊走出的124位開國將領及革命志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新中國的建立所走過的光輝歷程。
第六師五家渠市將軍紀念館位于五家渠市長征中路,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65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平方米,館藏文物3500多件,珍貴的歷史照片4500多張。
展館由序廳及展廳的六個展示部分共同構成。第一部分“將星璀璨,名垂青史”,第二部分“紅色之旅,將軍搖籃”,展廳的第三部分“金戈鐵馬,揮師新疆”和第四部分“屯墾戍邊,奠基偉業”,展廳第四部分的醒目位置擺放著屯墾戍邊的奠基人王震將軍的半身銅像,底座上刻著鄧小平同志的題詞。第五部分“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第六部分“牢記使命,實現夢想”
文章來源:《一部手機游新疆,讓紅色記憶代代相傳 | 走進第六師五家渠市將軍紀念館》,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十一長假期間,位于蘭州新區的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展覽館正式開館運營。同時,甘肅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展覽在此舉行。據了解,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展覽館位于蘭州新區經九路以西、緯五路以南,南側和西側均臨城市規劃支路。項目主體結構類型為鋼框架結構,地下1層,地上3層,建筑總高度23.4米,總建筑面積20818平方米。
13日下午,“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捐贈儀式后,馬首銅像轉至正在@國家博物館 展出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與其他六尊獸首銅像(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鼠首、兔首)一起展出至11月27日。
虛擬展廳是利用計算機三維虛擬建模技術,它不同于以往的圖片展示與一般的視頻瀏覽,帶給觀看者的是一個高度互動的3D虛擬現實環境,一種足不出戶便如同身臨其境的全新體驗。近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日前與全國十家博物館、紀念館聯動,推出了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專題展覽——“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此次展覽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運用VR全景技術打造了線上虛擬展廳,讓身處各地的觀眾在“云端”即可觀展。
南水北調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攻克了一道道世界難題,也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與中國之最。集團設計打造南水北調展廳,將這段歷史娓娓道來,讓每一個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展廳位于北京市房山區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公司惠南莊泵站的南水北調展廳。
隨著智能化科技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產業往智能方面的發展,以前的4s店只是個買賣場所,但現在不一樣了,汽車開始更多可能性與客戶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加智能化、科技化、互動化,全方位的提升客戶的體驗感,來欣賞一下全新升級的上汽大眾新展廳。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切實發揮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的震懾作用,不斷增強廣大干部職工廉政意識和拒腐能力,黨建廉政教育展廳充分發揮教育基地政治教育功能,近日,中衛市全面從嚴治黨教育基地掛牌,該市黨員干部可就近接受廉政教育,真正實現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5月1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示廳,在龍山縣茨巖塘鎮揭牌。
《發現臺灣》是一個常設展覽,專門展示國立臺灣博物館的藏品歷史、臺灣自然和原住民寶藏的歷史,以及一個世紀前建立這個機構的日本研究人員的歷史。展覽的布景將過去與未來聯系起來,通過 367 件作品(包括博物館藏品中的 265 件最重要的作品)質疑文化遺產的前景,面對當代臺灣藝術家創作的雕塑、視頻和聲音裝置。
10月29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通過,建議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切實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徐匯區生態環境局依托區環境教育基地——徐匯區環境監測站——打造的生態環保教育數字化陣地“徐匯生態云展廳”近日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