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位于外高橋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的“智能制造物聯網”展廳正式開幕,該展廳是由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VDW)與上海浦東智能制造協會攜手打造的智能制造物聯網聯合演示中心,將通過遠程互聯及現場接入的形式,提供不同技術、標準和品牌的機器、終端設備、軟件與通用機械技術接口(umati)連接的展示平臺,展示最前沿的工業數字化應用成果。
此次聯合設立“智能制造物聯網展廳”,旨在進一步開發umati本地現場演示,促進未來先進制造理念的宣傳,進一步賦能園區內裝備制造業的數字智能化轉型,并助力中國NC-Link與德國umati通信協議標準的深度融合與應用創新。同時,共同提升兩大技術標準的國際影響力,向國際標準方向共同推進。
外高橋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作為新發展公司旗下針對高端制造產業的定制化園區,已搭建起綜合服務平臺。產業園始終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充分利用自貿區的政策優勢,積極協調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為全球高端裝備企業提供更加開放、更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發展環境。目前,產業園內已經實現了區內企業365天常年保稅展示交易,未來還將推動更多先行先試的政策舉措在保稅區域實施。
來源:浦東發布,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一張張公交老照片,一輛輛不同年代的公交車模型,還有北京市公共汽車票和月票等老物件……近日,步入北京公交23路車廂,目光瞬間被吸引住了,車廂里充滿時代印記的物品勾起了乘客對于過往的回憶。經過“升級”,23路化身一個“移動展廳”,也成為北京首條在公交車廂內展示公交文創的線路。
25日,奉賢烈士事跡陳列館正式開工,未來,這里將成為奉賢新城之“紅色城市地標”,旨在展示奉賢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弘揚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革命主義崇高精神,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堅定理想信念,奮勇擔當時代使命。
展廳空間作為一個載體,它可以傳達信息內容,如何傳達信息內容依賴于設計師對信息內容的理解,早期的信息傳達依賴最簡單的媒介,紙質報刊,海報設計等都可以是展廳的媒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近日,“中國夢·同舟行”上海統一戰線歷史圖片實物展廳在經歷全面提升改造后,昨天重新開館,將接受各社會團體預約參觀。
“政稅企”黨建展廳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企業發展與黨建工作融為一體。政稅企共同展現風采,成為黨建共建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也讓政府、稅務、企業都以主人翁的角色參與到黨建共同體當中,實現了企業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良性互動、雙向提升。7月19日,梅縣區首個稅企黨建共建展廳在廣東李金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啟用,該展廳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主題,集黨史、黨建、廉政等內容板塊于一體。
傳承中華名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是紀念館文化建設的生命工程,7月3日,瑤海區明光路街道全椒路社區精心打造的“雷鋒文化展覽館”正式對外開放。
8月25日,濟寧市任城區漢文化博物館及漢園文創中心啟用,標志著任城區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
齊地,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輝煌的歷史篇章,孕育了獨特的齊文化。如今,以齊國故都臨淄為依托,齊文化博物館如同一部生動的歷史長卷,將我們帶入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感受齊國八百年的興衰變遷。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價值觀念在一定社會的文化中是起中軸作用的,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 民政文化是一種行業文化,是民政思想意識、價值理念、政策法規、民政行為的集中體現,民政文化展廳是展示當地民政文化風采的重要窗口,對民政文化知識普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