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改造升級是為了更好地參觀體驗,在現有的展廳基礎上進行裝修設計,山西博物院“民族熔爐”展廳,經過改造提升,6月17日對外恢復開放,在提升改造后,展廳設計重新整合展品,體現了文物信息的系統性,傳遞了更加清晰的展示意圖,突出展示重點文物,給予獨立的空間,充分解讀。
山西博物院“民族熔爐”展廳
“民族熔爐”展廳面積616平方米,展線180米,分為長城內外、平城時代、別都晉陽、異域來風等4個單元,以北魏首都平城(大同)和東魏北齊陪都晉陽(太原)為中心的多個墓葬出土文物為主,呈現自漢末以來至隋代的多民族文化碰撞與融合進程。展覽以司馬金龍墓、婁睿墓和虞弘墓為重點展開,突出民族融合和絲路交流兩大主題,分別從南北、東西兩個角度表述。
同時,根據山西博物院改造提升需求,文明搖籃、夏商蹤跡、佛風遺韻、瓷苑藝葩、方圓世界等5個展廳,從6月17日起暫時封閉,具體開放時間將根據改造進展情況確定。
文章來源:官方網站,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開館暨展覽開幕式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舉行,西安分館、杭州分館、廣州分館同步舉行分館開幕活動。
福建省首家智慧化眼健康科普館——廈門眼科中心眼健康科普館31日在廈門眼科中心五緣院區正式開館。
7月8日,全國極地海洋研學教育基地·淘學企鵝館啟幕盛典,在哈爾濱極地公園舉行,標志著全國第一家極地海洋研學教育基地花落哈爾濱。
自2020年9月17日起,煙臺廉政教育基地展廳將按照預約、限流、錯峰原則,有序開放。
廉潔廉政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至今。5月10日上午,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永康芝英鎮澹泉公祠的廉風傳承館正式開館。
根據疫情防控常態化相關規定和要求,哈爾濱科學宮將從 10 月 20 日起恢復科普展廳對外開放,免費接待市民,并將嚴格執行測溫、掃碼、戴口罩、規范消殺等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參觀者需遵守相關的防控規定。
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下發《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對深化推進中國傳統工藝振興、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工作進行再部署。近日,記者從四川省科技廳正在公示的《四川省“十四五”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2021—2025)》(征求意見稿)中了解到,四川省“十四五”科普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科普推動實現創新驅動功能充分彰顯,全地域覆蓋、全領域活躍、全媒體傳播、全民共同參與的“四全”科普工作體系全面形成,資源集成能力、精品創作能力、服務覆蓋能力等“三大能力”顯著提高。
2019年12月17日,宇宙特展《星球奇境》登陸廣東科學中心,展出時間:2019年12月17日-2020年5月24日,參觀票價參考>>>廣東科學中心票制票價,現場360°環繞星球影院、原版復制的國際空間站、可觸摸的宇宙飛船材料、火箭發射模擬裝置、交互式投影,讓你投身在宇宙翱翔,探訪不同星球,建議科幻迷和有小孩子的家長們可以去參觀,一睹為快。
近日有這樣一則新聞,5月16日,“周末趕集”公益活動在黔東南黎平縣生態農產品展銷中心如期舉行,前來購物的群眾絡繹不絕,別具黎平特色的生態農產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在黔東南黎平縣生態農產品展銷中心的出現,發展當地生態農產品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