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州市首個全景式、完整、直接反映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的主題展覽自4月28日在廣州博物館專題展廳隆重開幕,該展集合了廣州、上海、北京三地,八家文博機構,100件文物,近200幅圖片,以上海和廣州兩座城市發展為視角,以城市史與黨史相結合的策展方式,通過對三次浪潮的展示,全景式完整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既有篳路藍縷的艱辛,又有創造輝煌的成就,是一部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從黃浦潮到珠江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展”廣州博物館線上四維展廳設計
廣州博物館根據上級單位的防控工作部署要求,自2021年6月7日起暫停對外開放。但閉館不停工,積極策劃制作各式各樣線上體驗項目。熱門大展“從黃浦潮到珠江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展”線上四維展廳設計日前正式上線!
只要打開手機“掃一掃”,觀眾便可以像身臨在博物館內一樣“邊走邊看”,在線上展廳,慢慢享受靜謐的觀展時光,用心去感受文物背后一段段歷經驚濤駭浪的故事。點擊屏幕,你便可以任意放大,欣賞展品的細節,并閱讀相關的文物信息。跨越空間的阻礙。
據博物館方面公布的數字,截至博物館暫停開放之前,展覽已經接待團隊參觀150多批次,黨員8742人次,共有90121人次參觀。
文/圖來源:廣州日報,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11月1日,從宿州市博物館獲悉,經過近一年半的展覽籌備和提升改造,該館“兩漢遺珍”展廳現以全新面貌向公眾開放。
非遺展廳是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設計的,為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非遺文化,推動非遺在社區的保護和傳承,打造氛圍濃厚的非遺特色社區,近日,揚州市區首家社區“非遺展廳”正式對外開放。
云展廳是疫情期間比較熱門的詞,畢竟很多博物館、陳列館等都不能去參觀瀏覽,今年的廣交會都是線上舉辦,那么云展廳就是企業線下的實體展廳,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和技術搬到網上一種形式,5月25日,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云展廳正式上線,因疫情關閉的博物館通過云端展覽的新面貌向公眾開放,采用這種方式,讓更多想參觀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有了更多方式。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基本陳列展廳改造提升已全面完成,將于2019年9月30日(星期一)恢復開放。小而美,美而精,精而雅,雅而暖”是此次改陳的指導思想。館方對展廳、展品、展項進行優化調整,“螺螄殼里做道場”,在小小的空間里,設計了不少新的亮點。
13日下午,“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捐贈儀式后,馬首銅像轉至正在@國家博物館 展出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與其他六尊獸首銅像(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鼠首、兔首)一起展出至11月27日。
11月6日,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西戌鎮沙河村的太行紅色新聞文化陳列館開館迎客。作為全國最大的新聞廣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西戌鎮是整個太行根據地新聞文化歷史的縮影,是一筆豐厚的紅色新聞文化寶藏。《太行紅色新聞文化陳列館》將采用現代化手段,還原當時戰斗工作場景,全面再現太行紅色新聞文化史,反映我黨在太行艱苦卓絕的紅色新聞戰斗歷程。
2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調整后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向公眾發布,其中長江江豚正式“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昨日,江西省首個長江江豚科普宣教展廳在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管理站揭牌,科普宣教展廳通過一系列展示方式,達到科普教育意義。
序廳設計:以主題墻為森林標識為主要元素,標識似一棵完整的樹,樹干部分是中國版圖的形狀,詮釋了“中國森林博物館”的館名;標識又似茂密的森林,寓意中國將被森林覆蓋并根深枝茂,體現了中國加強森林生態建設,積極應對自然惡化及建設和諧社會所作出的努力與貢獻,彰顯中國維護全球生態平衡的信心與決心,序廳的入口的以樹切口為入口進入到樹干內部就呈現沉浸式的時光隧道。
2021年10月10日,云南省首個中國福利彩票綜合體驗廳暨福彩公益驛站亮相運營。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于當日舉行開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