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從宿州市博物館獲悉,經過近一年半的展覽籌備和提升改造,該館“兩漢遺珍”展廳現以全新面貌向公眾開放。
現在的“兩漢遺珍”展廳,在展陳設計上呈現三大特點:文物陳列重點突出、輔助展品新穎豐富、設計風格彰顯漢韻。其中,陳列于獨立展柜內的漢代銅鈁,是展覽開篇的第一件文物,也是序廳中的唯一一件文物。銅鈁內的液體,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檢測為漢代清酒,是漢代釀酒技術水平的實物見證;通柜內文物設置亞克力展具,大幅圖版、部分文物上墻展示,錯落有致;因漢畫像石體量大,用定制展臺展示,安全美觀。除實物展品外,展覽以圖版、多媒體視頻輔助展示,形象直觀、通俗易懂,重點展品還配備二維碼語音導覽,加強了與觀眾互動,豐富參觀體驗。此外,屏風造型、紗幔圖案等,選用漢畫像石中漢代人飲食起居、樂舞表演、交通出行等方面情景,營造了濃厚的漢代歷史文化氛圍,使展覽更加鮮活生動。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11月16日,市中區非遺展覽館在市中區凌家鎮大灣村開館,標志著內江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展覽館正式對外開放。
11月18日,高新區板塘街道新農村農耕文化展覽館開館,長郡湘潭實驗學校工農分校學生走進農耕文化展覽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農耕器具,了解農業生產過程。
為加快改變消費扶貧形式單一的現狀,云南鹽津芭蕉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將在深度開發困難地區自有資源的基礎上,在芭蕉村建立消費扶貧展廳,通過村民電商直播,積極建立生產商與貧困戶的商貿聯系,提升貧困戶主動“造血”的能力,通過上架低收入農戶特產、普通商品交易分紅的方式,確保每一筆交易都能做到惠及低收入農戶。
很多大型展覽館、藝術館會不定期開設不同的主題展廳,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的形式,專業主題性質的展有利于形成固定的公眾和文藝興趣群,對于提升文化展廳的質量和效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4日上午,“載道存真 · 厚德流光——檔案里的甘肅文化藝術”主題展廳在蘭正式開放。根據當前疫情防控要求,館內主題展將采取限量、預約、錯峰方式接待參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建設市場的不斷改進,工程體量也隨之不斷增長,工地環境更為復雜,對施工記憶和工藝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云技術、物聯網及BIM等各種技術因素對建筑行業的各個環節產生了很大影響,為智慧工地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桂林國際會展中心項目作為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的重點項目之一,正在加緊建設中。目前,桂林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已建起一座黨建智慧展廳,為建設工地上的黨員開展黨建活動提供了良好的載體和場地。
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馬六甲歷史城區(雞場街)工委會及馬來西亞盛泰國際置業集團30日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將在馬六甲設立展廳。這也是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在吉隆坡之外的首個固定展廳。
四川檢察陳列館近日正式揭牌開館,該館的建成將為社會各界了解四川檢察工作提供了一個窗口,也為四川省檢察史教育提供了重要陣地。四川檢察陳列館,位于四川省人民檢察院2號樓6層,展陳面積約383平方米。這是一座系統展示黨領導下人民檢察制度在四川發展變遷情況的重要場所,歷時兩年多籌建而成。
嗅荷塘之花香,游走在春陽臺的藏書閣內,被四面書山書海包裹環繞,感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錯落的階梯打造層次豐富的閱讀空間感,下沉與向上的步梯制造更多與書籍緊靠的座位。古書籍與現代文學樣樣齊全,為藏書閣而非傳統圖書館。
黨建展廳是展廳設計中最具有特色的分支之一。近年來,黨建展廳在政策、資金和技術的多重支持下,全國各地都加快了建設步伐。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沙河市稅務局黨建文化展廳建成開館,迎來第一批參觀學習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