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館是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將發揮文化客廳的重要作用,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近日,記者從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濟南將支持建設13個黃河非遺展館,著力打造“一展館一特色”的黃河非遺展示體系。
為全面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黃河歷史文化遺存保護、搶救和修復工程,濟南著力在黃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廊道建設上破題,深入挖掘梳理黃河非遺相關項目,認真梳理沿黃河流域區縣與黃河有關的濟南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狀況,以及與黃河有關的文化品牌、節慶活動,在掌握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找準歷史文化展示工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廊道建設的結合點,將當地黃河文化挖掘、展示、傳承,通過黃河非遺展館這一載體,有機融為一體。
一是從頂層設計上做好規劃布局。在區縣開展非遺資源和展館建設條件摸底的基礎上,對展館布局、展示項目進行研究論證,做到既合理規劃布局,又突出非遺特色。支持建設13個黃河非遺展館,著力打造“一展館一特色”的黃河非遺展示體系,更生動鮮活展現黃河非遺魅力,提升了黃河非遺的可見度,取得了較好成效。
二是將非遺展館與公共文化場所功能相銜接,做到展館免費對外開放,打造研學、展示、體驗的公共文化陣地。13個展館全面展示了當地非遺資源,講述了非遺傳承歷史脈絡,既讓當地人記得住鄉愁,也讓外地人了解當地歷史文化特質,既是非遺傳承、體驗基地,也是當地文化展示窗口。
三是打造公共綜合展館為主、非遺主題展館為輔的黃河非遺展示體系。目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國家級13項,省級74項,市級450項,縣區級6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8人,省級42人,市級212人,縣區級303人。除在沿黃河鎮村選址建設黃河非遺展館外,我們還積極引導與黃河有關的非遺項目建設主題展館,龍山黑陶、宏濟堂、百脈泉、福膠、鼓子秧歌、商河火燒等一批非遺項目建立非遺博物館,極大豐富了黃河非遺展示內容,增強了黃河非遺可體驗度。
下一步,濟南將進一步完善提升黃河非遺展館,加大非遺展館宣傳推廣,將展館的活化利用與激發非遺傳承活力有機結合,以非遺展館為依托,開展黃河非遺研學游、自駕游,開發黃河非遺伴手禮,深入挖掘闡發黃河非遺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提高黃河非遺保護水平,更好賦能濟南文化建設。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項目概況修水縣非遺文化體驗館位于九江市修水縣義寧鎮周氏宗祠,總建筑面積約1000㎡。建設目的修水非遺文化體驗館項目旨在展示修水非遺背后的文化根源及贛北生活畫面,蘊含了深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及沉浸式文旅下沉市場發展環境下,項目將通過內容與形式的多重組合,以科技及藝術手段實現非遺場景打造,實現非遺項目由“無形”向 “有形”的轉變。由此豐富贛北修河地區文化服務及數字體驗,擴充當地民眾消費空間,使修水文旅復游與非遺消費鏈延展成為可能。
9月27日,中國石油物探展覽館開館揭牌儀式在河北省涿州市東方物探科技園舉行。中國石油物探展覽館共分序廳、歷史之聲、全球化之路、科技之光、企業之魂和展望廳6個部分,擷取不同歷史時期中國石油物探的重大事件,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中國石油物探的發展歷程和突出貢獻。
宣傳教育體驗館建設可以樹立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從安徽省林業局獲悉,首個揚子鱷宣教館近日向公眾開放。該館位于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夏渡片區,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揚子鱷為主題,集生態保護、科學研究、科普宣傳教育于一體。
根據全市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和國防動員宣傳教育工作安排,8日,洛陽市國動辦(人防辦)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國防動員“云展廳”有獎體驗活動,活動將持續到5月13日。
黨建展廳是展廳設計中最具有特色的分支之一。近年來,黨建展廳在政策、資金和技術的多重支持下,全國各地都加快了建設步伐。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沙河市稅務局黨建文化展廳建成開館,迎來第一批參觀學習人員。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基本陳列展廳改造提升已全面完成,將于2019年9月30日(星期一)恢復開放。小而美,美而精,精而雅,雅而暖”是此次改陳的指導思想。館方對展廳、展品、展項進行優化調整,“螺螄殼里做道場”,在小小的空間里,設計了不少新的亮點。
1月8日,雷士照明光環境中心展廳正式落成!全新亮相的光環境中心展廳充分展示了雷士照明二十多年專研“光科技”所積累的成果、研發實力、制造實力以及場景定制解決方案的能力,打造成行業標桿級“光環境”展廳。
杭州版本館,又名文潤閣,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文潤路1號,緊鄰歷史悠久的良渚古城遺址。作為中國國家版本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更是新時代的文化地標。這座占地10.31萬平方米的宏偉建筑,巧妙融合了宋代園林的神韻與現代藏書建筑的設計理念,由主書房、南書房、文潤閣、山體庫房、附屬用房等共計13個單體建筑組成,展覽總面積達到7000平方米。
在歷史展覽中構建敘事,既需要在史料基礎上組織線性結構,串聯符合史實的因果關系鏈,又需要結合空間關系,通過起伏節奏牽動觀眾情緒,引發思考和共鳴,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