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館是近年來在數字博物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概念,湖北省博物館音樂主題VR體驗、5g智能博物館app、360度在線文物導覽、曾侯義編鐘VR直播等特色導航服務受到廣泛關注?!薄?g智慧博物館”包括三維文物展示、AR導覽、5g全景游覽等,比4G網絡時代的體驗更加便捷快捷。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說每日網目前,博物館已進入數字化時代。湖北省博物館高度重視智慧博物館建設,綜合運用感知技術、數字館藏新技術、海量數據處理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等現代先進技術,整合博物館各項資源,推進信息化建設同級陳,打造“5g智能博物館”。新技術的賦予,不僅延伸和拓展了博物館的功能,而且大大提高了觀眾的觀賞體驗,使展覽呈現多元化。
數字文物圖書館:“云”全景展示中華五千年文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博機構引進新技術,創建數字文物庫,進行系統的“數字化改造”,使觀眾能夠方便地獲取文物的相關數據和圖像,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2019年7月,故宮博物院建成數字遺產圖書館,館藏文物186萬余件(套),館藏文物圖片5萬幅供參考。用你的手指,你可以全景地看到中國古代珍貴的收藏品。
我國最早的大型科技館是1988 年9月建成開放的中國科學技術館。此后,基于“學科中心”和“展品制”的科學中心模式的科技館開始在我國出現。科技館作為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科教基礎設施之一,對開展科普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日,航城街道調研組前往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百馬鄉、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開展扶貧協作調研活動。同時,還帶上了書包、文具、零食等慰問品和慰問金,深入貧困戶家中,為他們送去溫暖和祝福。
5月10日,洛報融媒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洛陽正加快博物館數字化升級,借助科技力量推動“東方博物館之都”建設高質量發展。目前,多家博物館已通過打造數字館、虛擬展廳等形式,把博物館搬上“云端”,賦予歷史文化新的打開方式。
松江水閘文化展示廳共有三大版塊,第一版塊介紹水利精神及水文化,第二版塊呈現松江水閘的歷史、發展及展望,第三版塊呈現水閘管理的發展歷程、獲獎榮譽及員工風采等。同時,展示廳配備了黨建活動中心,展現黨的光輝歷程、黨的政治建設、入黨宣誓等內容。
6月15日是第 10 個全國低碳日,本次全國低碳日的活動主題為 " 落實雙碳行動,共建美麗家園 "。15 日下午,線上碳課堂連線北京八中蘭州分校,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帶領同學們走進作為生態環境科普教育基地的蘭州環境能源交易中心,在 " 云上逛展廳 " 的過程中,體驗碳足跡計算器、綠色發電動感單車,了解節能行動藍印章、五彩環保心愿樹,講解人員與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綠色低碳生活理念的宣傳互動。
近日,巴宜區殘疾人手工藝品展示廳正式揭牌,標志著林芝市首個殘疾人手工藝品展示廳正式投入運營。
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提升社會化科普工作能力,中國科協啟動了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
2023年,是上海院建院七十周年,企業展廳暨院史陳列館的籌備工作開啟。回望七十年發展歷程,上海院肩負著促進時代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使命,奉獻了一批批精致的建筑作品,見證了城市走向現代化,記錄了一大批上海院人披荊斬棘、主動求索的奮斗歷程。
科技館利用節假日策劃開展新穎、有趣、活潑、參與強的主題性科普教育活動,對科技館有拓展展教內容、豐富科教形式的作用,今天上午,湖州市眼健康科普展廳在科技館正式啟動,展廳設計以“睛”彩“視”界,呵護未來為主題,堅持以政府政策為主導、部門聯動、多元參與、務實開展各類眼健康宣傳工作。